开放合作交流,落户域外各国——
“一带一路”见证世界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从建设之初,北斗导航系统就秉持开放合作理念——既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北斗二号建成后,在向国内提供系统服务的同时,即公开向亚太地区提供免费服务。
从北斗地面增强基站落户泰国,到新加坡将北斗用于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再到中阿北斗中心在突尼斯落成,北斗走向全球的足迹越来越远,服务的世界各国民众越来越多。
在蒙古国,用上“北斗卫星放牧系统”后,牧民冬季放牧时用手机就能详知整群牲畜的位置、数量和生存状态;在老挝,北斗服务于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在文莱,北斗辅助其都市建设、智慧旅游;在巴基斯坦,北斗为地籍管理、环境监测、交通监控等多种信息化管理提供保证;在马来西亚,“北斗东盟数据及服务中心”为东盟地区多国提供多领域服务……
目前,北斗系统已覆盖沙特、缅甸等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为世界提供更好服务,离不开技术创新——
使用普通的导航卫星定位时,会有几米甚至十几米的误差。在地面建设基准参考站可以减小定位误差。然而,一座基站只能覆盖周围几十公里。靠大量建设基站来实现精准定位,不仅耗资巨大,还无法实现热点地区全覆盖。
如今,在天上静止的北斗三号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可以像其他通信卫星那样向地面稳定地传送信号,相当于直接把基站建到了天上,既减少了大规模的基站建设,也有利于用户更便捷使用精准的定位服务。
为世界提供更好服务,离不开开放合作——
2014年,北斗系统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之后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取得海事应用国际合法地位。目前,北斗系统已被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通信等国际组织接纳与认可,将为全球免费提供搜索救援服务。
2014年,北斗与GPS在达成频率兼容共识基础上,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民用卫星导航技术发展。2015年,北斗与伽利略系统完成卫星导航频率协调工作。去年,北斗又与格洛纳斯成功进行了两大系统的兼容试验。北斗三号将提供性能更优、与其他系统信号兼容互操作程度更高、用户体验更优的服务信号。
目前,我国已与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相关合作机制,并成功举办首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上,我国将卫星导航服务扩展到地月空间的提案得到了充分认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今日的中国北斗,无比精彩;明日的“世界北斗”,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