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战舰:郑和舰的而立之年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 陈国全 段江山 孙伟帅 刘征鲁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8-11-22 04:06

在东部某海域,郑和舰正破浪前行。该舰的诸多岗位上,活跃着海军多所院校的各专业学员。此次远航,是他们踏入海军指挥员方阵的第一步,也是郑和舰航行第31年。

在驾驶室内,该舰舰长高正龙目视万里海疆,仿佛看到海军指挥员方阵壮大变强的航迹。

随我国首艘训练舰郑和舰出航,记者得到这么一组数字:服役31年,14次走出国门,出访过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6大洲的29个国家,累计航行了43万多海里,是名副其实的“外交大使”“海军大使”。

另一组数字似乎蕴含着更加气势磅礴的图景:服役至今,3万多名学员在郑和舰淬火后走向深蓝大洋。我海军现役水面舰艇指挥军官中,每3人中就有2人曾在郑和舰上实习。

郑和舰作为我海军指挥人才的“摇篮”,这3万多名指挥员的从军轨迹,无疑是郑和舰航迹的延续。从这个角度来看,郑和舰人才建设的航迹遍布全海军,触及全世界的主要海域和水道,既连接着过去,也通往未来海战场。

三十而立。作为我国首艘训练舰,郑和舰在而立之年,早已成就斐然。郑和舰立于训练舰之首,也立于海军初级指挥人才建设的最前沿。它无愧于中国“军校第一舰”的美名,也当得起海军授予的“功勋训练舰”荣誉称号。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带来“走进中国战舰”系列报道——

郑和舰是中国海军指挥人才的摇篮。3万多名学员在郑和舰“淬火”后走向深蓝大洋。 刘征鲁摄

郑和舰的而立之年

■解放军报记者 陈国全 段江山 中国军网记者 孙伟帅 通讯员 刘征鲁

“两军对垒,首先是精神的对决,从郑和舰走出的指挥员必须是精神的强者”

新一轮的远海实习开始了。一声汽笛鸣响,从郑和舰桅杆上滴下几滴黄色污水,弄脏了信号旗。

信号班班长侯英凯顿时警觉起来。他带着几名战士爬上桅杆,查明是桅杆顶部管路里淤积的少量锈水,这才松了口气。他们在几十米高的桅杆上高空作业,将管路内部擦拭得锃亮。

这种严谨作风,让随舰实习的200多名海军学员深受触动。

郑和舰扬帆起航的地方,就是曾发生了甲午战争的旅顺港及其附近海域。甲午战争不仅让中华民族沉痛了一百多年,也引发了数代人长久的反思。

“当年甲午战争为什么失败?未来海战如何才能取胜?”历史的警钟长鸣,时时叩响郑和舰官兵及学员心中的“胜战之问”。

“两军对垒,首先是精神的对决。”郑和舰舰长高正龙历数当年北洋水师官兵作风之散漫、精神之萎靡,时时训示舰员和学员引以为戒,不断锤炼昂扬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他说:“从郑和舰走出的指挥员,必须是精神的强者。只有经过爱国精神和过硬作风的全面锤炼,学员们才能在未来海战中胜出。”

在郑和舰上采访,记者发现整艘舰崭新而整洁,丝毫看不出这艘舰已经是31岁的“高龄”。威严的舰容舰貌背后,是舰员们长久保持下来的严谨作风和良好精神状态。而在高正龙看来,郑和舰的这种精神特质都起源于首任舰长留下的“烙印”。

郑和舰首任教练舰长冯缵枢曾是海军最年轻的舰长。他24岁时,就担任了成都舰舰长一职。郑和舰入列后,急需一名经验丰富的舰长来带领全舰走向大洋。将近花甲之年的冯缵枢不辞辛劳,来到郑和舰任职。

“花甲舰长”冯缵枢将毕生心血倾注于郑和舰,为海军人才建设趟出了一条新路。临终前,他亲笔写下遗言——“舰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保卫海疆保祖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背后,是冯缵枢对党和国家最深厚的忠诚和热爱,还有对胜战、对培养打仗型指挥人才的不懈追求。他铸就的精神高峰,成为融入郑和舰官兵和学员血脉的红色基因。

“爱国是对军人的基本要求,出访外国,更能让学员们体会到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分量。”郑和舰政委孟建林介绍起数次出访的经历——

郑和舰访问马来西亚时,参观人数超过1万人,人们排起400多米的长队,让官兵们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军人的自豪;

在新西兰,一位70多岁的华侨拄着拐杖上舰参观。他泪流满面地向国旗鞠躬的瞬间,让很多官兵明白了祖国二字的含义……

强烈的爱国情怀,最终都内化为郑和舰官兵刻苦钻研、严谨务实的训练作风和治学作风。

在填写航海日志的考试中,学员李作虎把5链错记为8链。被教员发现后,他的考试被判为0分。

李作虎不服。教员毫不客气地回应:“3链的误差足以导致一场败仗,别忘了甲午海战的教训!”

教员的话如一记重锤,李作虎顿时面红耳赤。

在剩下的航程中,李作虎知耻后勇,加班加点地学。在最后的考核中,他一举夺魁。

“海军学员如同幼年‘鲨鱼’,需要千锤百炼才能闯荡大洋”

学员王育才顾不上擦额头的汗,只能全力测算、绘图。

“我舰受不明电磁信号干扰”“无GPS、无北斗导航信号,改用路标定位确保航行安全”“规避不明障碍物”……西太平洋某重要海峡水道,郑和舰正开展海图作业考核。一条条“高危”信号不断传来,随舰实习的海军学员感到“战斗硝烟弥漫”。

“这个考核太‘烧脑’,不过很带劲!”参加完考核,学员王育才都快虚脱了。这样紧张的训练和考核,是郑和舰随舰实习学员的常态。

“远海和重要海峡水道,才是未来海战最可能发生的区域。”高正龙舰长谈道,“在这些海区组训,设置复杂的战场条件,可以大幅提升实战化训练质效。”

在郑和舰,这种近似实战的演训和考核场景,曾在托雷斯海峡、台湾海峡、钓鱼岛海域、马六甲海峡等地屡屡上演。

郑和舰是学员对接部队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着他们能否迅速适应基层岗位,也关系到海军战斗力建设。

郑和舰一直在寻找提升训练质效的最佳途径。为了缩短学员从院校到基层舰艇岗位之间的距离,郑和舰探索出了混编统管的训练模式,把学员轮流编入舰上的不同部门,嵌入岗位 ,与舰员一起值更,参与舰上的各种部署,使学员在实战化训练中摔打,迅速成长为合格舰员。

那年11月,郑和舰遭遇强劲的西伯利亚寒潮。

“当时的浪有六七米,舰体横摇达28度。”说起当时的场景,傅寒野依然记忆犹新。虽然学员们全都出现严重晕船症状,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很多人把呕吐袋挂在脖子上,继续开展各种操作。

“海军学员如同幼年‘鲨鱼’,虽说都是千挑万选的青年精英,但多数没有经历多少挫折,也没上过战场,需要千锤百炼才能闯荡大洋。”在谈到人才培养时,郑和舰政委孟建林对记者说。

一次,郑和舰在某海峡与一支外军舰队不期而遇。外军舰机对郑和舰抵近侦察。郑和舰舰长高正龙按照战备要求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并要求随舰学员测定外军舰艇的运动要素,进行舰艇机动绘算和战斗航海作业。当天晚上,他又组织学员剖析外军舰艇性能,探讨未来海战的制胜办法。

采访中,记者在高舰长的电脑中看到,应对外军反侦察部署、取证部署、防空部署等方案一应俱全,学员和舰员的职责分工、具体战位以及组织流程一目了然。

“这些年,郑和舰常态化执行出访和远海实习训练任务,被外军舰机跟踪监视很平常。”高正龙解释说,“不过这些免费‘陪练’越多,实战味道越浓,学员成才越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