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贯穿改革全过程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赵礼
选拔使用干部公道不公道,是政治建军的重要健康指标。历史和实践证明,政治工作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军队内部政治生态就清清爽爽、充满正气;政治工作不能很好地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军队内部政治生态则污浊不堪、邪气上升。
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历来是我们党建党治军的基本观点。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谈道:“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全国刚解放时,毛泽东收到家乡许多来信,其中有不少亲友要求在京“安排工作”。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政府机关里空缺的岗位不少,毛泽东却毫不犹豫地对秘书田家英说,处理亲友一般来信的原则是:“凡是要求我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在干部选拔使用上,我军政治工作向来要求领导干部把党和军队的事业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1974年,张爱萍重新领导国防科研工作后,先后起用了陈彬和张震寰这两名能力较强的干部。这让很多人非常惊讶,原因是这两个人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多次写大字报“批判”过张爱萍。然而,在张爱萍眼里,这与国防科研工作相比实为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后来陈彬和张震寰都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开国上将这段不计前嫌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的事迹也早已传为佳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这一优良传统,不仅不能丢失,而且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正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更加需要重视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晚清时期,洋务运动所谓军事改革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在于清政府及其军队高层难以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当时军队中所谓的“洋务派”“清流派”“顽固派”各自固守既得利益,都千方百计地把自己这一派的人用到重要岗位上去,却丝毫不关心他们推荐使用的人是不是对改革有利。当前,军队改革也不同程度面临利益掣肘,在干部选拔使用中仍需要防止为了少数人利益而损害改革全局利益。
改革是一场大考,这不仅是对改革本身的一场大考,而且也是对我军干部选拔使用的一场大考。我们只有将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才能始终保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