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陕北小村庄 改革大窗口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费士廷 解学锋 刘国顺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8-06 02:40

面对中外宾朋,习近平主席深情地说:“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时光荏苒,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梁家河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启示?仲夏时节,记者走进陕北这个小村庄。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梁家河:陕北小村庄 改革大窗口

■解放军报记者 费士廷 解学锋 特约记者 刘国顺

2015年9月22日,美国西雅图。

面对中外宾朋,习近平主席深情地说:“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时光荏苒,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梁家河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启示?仲夏时节,记者走进陕北这个小村庄。

变 迁

回望历史,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仲夏的梁家河,郁郁葱葱,柏油铺成的村道两侧,新修的石窑、整洁的农家小院,令人赏心悦目。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处,北宋时因梁姓人家最早依河而居得名。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后来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这里劳动生活了7年。那时的梁家河,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破旧的窑洞里,是简单的家具、打满补丁的被褥。

改革开放之后,梁家河村改变以往单一的农耕方式,逐步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农村经济模式。截至2017年末,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0800元。

说起梁家河几十年的变迁,石春阳老人最有发言权。当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石春阳接任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多年。

“梁家河村的第一次变化是习主席担任党支部书记那几年,他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造淤地坝、办铁业社、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石春阳如数家珍,“第二次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能够自给。第三次变化是20世纪90年代末,延安实行退耕还林,梁家河是延川县第一批一次性退耕还林试点村,黄土高原实现由黄到绿的转变。第四次变化是2010年年底,梁家河成为延川县第一批脱贫村,全村总收入225.5万元,人均纯收入6500元。第五次变化是2013年7月,延安市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梁家河多数窑洞受损,灾后重建时,当地政府组织移民搬迁,村里100多户人家陆续迁到镇上居住,村里的孩子全部在镇上上幼儿园、读小学。”说到这里,石春阳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最近一次变化是2015年5月,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90%的员工是梁家河村民。一个绿色发展、生活富裕的梁家河向我们走来。”

小桥流水,绿树瓦房。徜徉梁家河,记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之中,习主席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