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外,驻扎着一支以能打硬仗闻名的连队——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二营四连。在“脖子以下”改革中,该连转隶并从摩步连转型为特战连。隶属变了、装备换了,但那股顽强勇猛的韧劲,一直传承着。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听“钢锥精神”的凿凿之音
——走进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石工堤连”
■狄伯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圣涛 高 冰
攻如尖刀,守若钢锥,凿凿之音,历久弥新。
雁门关外,驻扎着一支以能打硬仗闻名的连队——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二营四连。解放战争时期,该连面对敌重兵,固守石工堤一昼夜,赢得“石工堤连”的称号。
建连以来,四连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培育出“一等功臣”刘显生等大批英模,被授予“石工堤连”“钢锥连”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7次。
在“脖子以下”改革中,该连转隶并从摩步连转型为特战连。隶属变了、装备换了,但那股顽强勇猛的韧劲,一直传承着。
在“石工堤连”荣誉室,悬挂着6面荣誉旗,记载着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今年3月底,该连第一批赴特种作战院校学习的新战士归来,指导员王云汉在荣誉旗前讲述战斗故事,为他们举行入连仪式。大家听得精神振奋,宣誓声响彻军营。
“四连擅打硬仗恶仗,在战争年代打出了赫赫威名。”王云汉告诉记者,接过前辈手中枪,他更感肩上担子重。连队连续十几年蝉联原所在旅年度建制连比武第一名,专业比武年年拿名次。今年初,特战转型、新大纲试训压茬推进,如何应对接踵而至的挑战?
连队党支部深入分析矛盾困难后,凝聚共识:只有始终发挥连队打不垮、拖不烂的“钢锥精神”,紧盯未来战场、苦练打仗本领,才能肩负起新时代使命任务,才能永葆英雄本色。
转型初期,没教材、骨干少,训练组织困难;时间紧,两年的训练课目压到一年落实……四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转型需要什么,就补什么。他们借鉴军事职业教育模式录制军事“微课”,用场景展现训练,让抓捕、奇袭等课目变得生动易学;发挥其他特战单位转隶过来骨干的酵母作用,分课目组建集训队,从零开始严抓细扣,带动培养了一批专业新骨干。
新质战斗力跃升的关键点在哪里,训练就向哪里倾斜。实弹射击用左右隐显靶代替固定隐显靶,并设置人质靶和匪徒靶,考验官兵临机应变能力;新式特种作战枪械配发后,连队成立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出15本总计数万字的资料,规范使用方法并制订配套的战术战法。
英雄连队,处处彰显英雄本色。新调整组建以来,该连先后经历了7次人员调整,很多新转隶过来的官兵原先从事炮兵、勤务保障等多种专业,思维差异大。如何才能尽快合编合心合力?他们以军事训练为牵引,开展“特战旅魂”教育,让红色基因和特战文化有机结合,唱响了“特种兵之歌”。
如今,四连官兵在集团军创破纪录比武中拿到多项第一。在首批新改制单位集训比武的4个专业角逐中,四连夺得3金1银的优异成绩,用实际行动践行扎实苦练、能打善战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