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中国方案是推动亚太自贸发展优先方向
新华社记者何瑛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越南岘港举行。如何通过区域协作打造发展动力,实现共享繁荣,将成为亚太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关注和探讨的重点。在此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和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多边贸易安排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大受到世界关注,中国力量举足轻重,中国智慧广受赞誉。国际社会当下正把目光投向岘港,期待中国方案在今年的APEC会议上继续为亚太自贸区建设、亚太“大家庭”繁荣指引方向。
机遇+挑战,亚太经贸互联大势渐起
APEC目前共有21个成员,牵手太平洋两岸,对接新兴与发达经济体,让“亚太”从一个地理概念变成如今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缘经济板块。
“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上覆盖地区最广、人口数量最多、包容性最强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旨在推动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如是诠释。
然而,在蕴含重大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不容忽视。从经贸关系来看,亚太地区多年来形成诸多自贸安排。错综复杂的规则导致“碎片化”和“面条碗”效应(进入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数量迅速增加。各类协定中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根根缠绕在一起,其复杂程度往往使规则难以执行,即所谓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各经济体都希望进一步增强贸易谈判的透明度和实用性,商界更是希望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
专家认为,作为一项旨在把地区所有成员纳入其中的高水平自贸安排,亚太自贸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更有助于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拾阶而上,专家认为,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断受到关注,这将成为通往实现更大范围亚太自贸区的可能途径。
有专家学者分析,从宏观上看,统一的制度框架效率最高,能够解决多个自贸区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面条碗”效应,从原产地规则、市场准入标准等各方面达成一致;而从微观层面估算,亚太自贸区建成后对地区各成员的福利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一些贸易协定安排。
有学者指出,面对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向前的趋势和各国情况及发展阶段不同的复杂局面,中国始终抱着乐观、积极、务实的态度,中国方案支持不排他的包容性发展,致力于实现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理念+行动,中国推动亚太自贸进程
本次APEC会议开幕前,海外媒体这样报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在APEC中的话语权不断上升。
亚太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APEC的发展历程与全球化紧密相连。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亚太“大家庭”的一体化进程。
2014年北京雁栖湖畔,APEC成员就《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达成共识,同意启动亚太自贸区有关问题的集体战略研究,全面系统地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亚太自贸区的追梦之路由此迈出重要一步。过去两年,APEC成员稳步推进北京路线图落实,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为协调区域贸易规则整合、避免区域自贸安排碎片化奠定了基础。
曾智华认为,在APEC议程上,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他指出,促进经济改革与增长,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面互联互通已成为APEC的主旋律。,随着“一带一路”等倡议的落地和相关建设的推进,“中国无疑将成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力量”。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各国带来更广阔发展机遇,为亚太区域合作树立典范,使合作共赢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薛力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正通过一切有利于合作共赢的措施和平台,推进各领域各区域的合作,把共识转化为行动。
有国际观察人士指出,和平发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包括亚太地区国家和人民在内的“世界诉求”。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有望助推APEC成为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探索的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