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驻港军人在香江留下这样的“香港烙印”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乔梦责任编辑:乔梦
2017-06-22 09:33
营区开放日,驻香港部队仪仗队入场。易定 摄

“既谨慎又勇敢地走出去”

进驻香港的头几年,在这样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社会里,封闭式管理使得驻军在香港有了“隐形部队”的绰号,普通香港市民平时很难接触到驻香港部队官兵,而战士外出也需要严格的审批制度。

但在开放的社会里,隐秘往往带来想象。

“虽然部队施行的是封闭化管理,但这些年,我们也在主动融入香港社会。”驻军某旅作训科科长陶伟对记者说,现如今,战士外出有了多种方式,还有每年定期组织的海训和高强度行军拉练。此外,对任务完成好的,会有奖励外出,帮助战士舒缓心理。

“既谨慎又勇敢地走出去”,是陶伟对驻香港部队这些年变化最大的感触。

“2014年春天,我们在大帽山公园进行50公里拉练,路线就设计在山野里,还要避开周末,设置移动厕所,该考虑的问题都要考虑进去,生怕出一点闪失。但是,不走出去也是不行的。”

保卫科科长赵贤飞提起自己在香港工作9年的感受,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越来越自信”。

“以前我参加一些活动,涉及到给香港市民讲国防知识,都不敢让他们提问,讲完拎包就走,从领导到自己都很紧张,生怕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敏感问题,把握不好度。”

记者面前的赵贤飞侃侃而谈,让人很难与当时那个忐忑又不自如的他联系到一起。

“感谢解放军为香港做的贡献”

在香港,不论来到哪个驻军营区,记者发现,表达自如、气宇轩昂、衣着整洁、举止大方,几乎是每一个驻港官兵的“标配”。

靠制度规范行为,靠养成提高素质,是驻香港部队进驻20年来坚持不懈的做法。他们从新兵一入伍就着力强化军容军姿、礼节礼貌、文明用语等基础训练,一点一滴抓养成。“形象重于生命”也是记者此行听到驻港官兵提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从熨烫齐整的衬衫,到乌光锃亮的皮鞋,每名驻港兵都颇有仪仗队员的风貌。

“我们每个连队都配有熨烫机,对个人形象都有很高的要求,毕竟代表的是解放军形象嘛!”在驻香港部队特战一连的营房里,韩港归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提到形象窗口,20年来,驻香港部队先后28次开放军营,62万余名香港市民入营参观,还举办了12届青少年军事夏令营、6届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17次参加香港“义务植树日”活动,7600多名官兵为港民献血338万毫升,成为每年单次香港献血最多的团体。

数字无言,却最有力。

驻军官兵开展“关爱幼童”公益活动。

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劲的寒潮席卷香港,导致气温骤降,风寒刺骨,驻守某山地执勤点地面更是罕见地结了冰。突如其来的恶劣寒潮让数十名游客措手不及,只好蜷缩在保安岗亭等待救援。

看到距离营区30米的保安岗亭里人越聚越多,驻香港部队执勤点干部戴航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得知被困游客缺少食品和饮用水,戴航焦急万分:此前没有此类先例,主动救助是否违反香港法律规定,游客会不会接受援助;如果不救助,眼睁睁地看着游客受难,又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相符。

两难之际,戴航拨通了政委陈文献的电话。陈政委让戴航立即进行救助准备,同时向驻军机关请示。得到批复后,陈政委告诉戴航:“主动救助不违反相关规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被困香港市民度过难关。”戴航立即让人煮好鸡蛋面,送给被困的香港市民填饱肚子,之后又拿来矿泉水分发给他们。

下午5点左右,香港政府救援队上山开展救援,但因气候恶劣,救援队也被困在了保安岗亭。眼看被困的人越来越多,也许是官兵之前的举动打消了香港市民的疑虑和心结,一名保安主动找到戴航,想让被困人员进入营区休息。

经请示批准后,戴航将被困人员带到饭堂休整,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帮助。与此同时,协调车辆尽快送补给上山。

驻守某山地执勤点的官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被困的香港市民游客、保安和香港政府服务队的救援人员共40多人请到饭堂休息。看到游客们都衣着单薄,他们打开空调制暖,还拿来迷彩大衣给被困游客御寒。见一名游客摔伤骨折,行动不便,戴航便指派卫生员进行照顾。晚上11时40分左右,天气好转,香港政府加大救助力度,分批次组织被困人员下山。7天后,被困的游客将感谢信送到执勤点官兵手中,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盛赞驻香港部队是“香港人的守护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