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在状态” 用好“话语权”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昌禹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2-24 15:04

又是一年两会时。随着全国两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政协委员已进入“临会”状态,有的在忙着搜集社情民意,有的在忙着准备提案,有的在忙着酝酿大会发言……忙碌的身影,让人对委员们在两会上发出“好声音”充满期待。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与各个层级的政协委员打交道,最近与他们闲聊,谈起近年来的政协工作,无论是全国政协委员,还是地方政协委员,都不约而同地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们的工作状态:“忙”。一位政协委员说,如今要做一名政协委员,得时时刻刻保持“在状态”——政协的任务越来越多了。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状态”已成为各级政协委员身上一种新的精神面貌——闲日子少了,忙日子多了;雷言雷语少了,睿智之言多了;空话套话少了,务实之策多了。在改革新风劲吹之下,委员们务实与理性的声音日渐增多,其参政议政的分量自然也随之越来越“吃重”。

委员们“在状态”,得益于近年来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推进。全国政协层面通过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有效激发了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一些地方政协也纷纷作出制度性安排,不再“等事干”,而是主动“找事干”;不再害怕“说了也白说”,而是努力做到“说了不白说”。如今,“有事找政协商量商量”“听一听政协的意见”正成为不少地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一环。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曾有这样的政协委员:有的在其他岗位“在状态”,一到政协就“不在状态”,举举手、鼓鼓掌了事;有的在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说对自己有利的话时“在状态”,事不关己时就“不在状态”;当然也有把政协委员的名号当做空头荣誉甚至寻租工具的,这就是严重偏离“状态”。

在状态,首先意味着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委员没有决策权也没有行政权,但却拥有“话语权”,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广大群众心中,享有崇高声誉和莫大期待。这不仅需要政协委员具有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较强的民意代表性,更需要一定的自我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在状态,还意味着要胸怀大局,心系群众。政协委员一般是各个界别的精英代表人物,协商议政的主题也大多偏向“高大上”,如果上不能把握全局,下不能紧接地气,建言立论就容易走偏或流于空泛。以往两会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雷人雷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委员没有到人民群众中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发出的言论不接地气、引发群众质疑。因此,对于政协委员来说,保持“在状态”,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建言建在点子上,献策献在关键处。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窗口,更是验证政协委员是否“在状态”的一个“年检”,而是否“在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委员们能否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发出政协“好声音”。

今年全国两会的大幕即将开启,委员们是否“在状态”,能否发出更多“好声音”?让我们一起期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