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对党至诚至信精神追求
■授课人 第40集团军“雷锋团”党委书记 吕新胜
授课背景
感悟雷锋精神,砥砺党性修养。连日来,第40集团军“雷锋团”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传承雷锋精神相结合,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6月上旬,该团党委书记吕新胜专门为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党课,引导大家从雷锋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投身改革强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下面是这堂党课的主要内容摘登。
共产党员,这4个字对大家意味着什么?是意味着要填一张党表?还是意味着令人羡慕的身份、荣誉?
战争年代,这个称呼意味着战场上“第一个冲锋”和“最后一个撤离”;和平时期,意味着岗位中“最多的奉献”和“最少的索取”。
我们不妨来看看雷锋入党后的坚定回答:“请组织放心,我决不辜负党的培养,今后一定做一个合格党员,我活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共产主义。”
对于雷锋来说,这一政治身份意味着崇高的政治信仰,雷锋正是用闪亮的一生诠释了这份信仰,在他留下的148篇日记中,出现“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几个词的日记共有127篇,在这些被反复提及的词语中,折射了雷锋执著的追求。
有了信仰,灵魂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党号召治理沩水,雷锋既当通信员,又当战斗员,参加劳动和抢险;党号召全县团员青年捐款购买拖拉机,雷锋就把自己积蓄一年多的20元钱分文不留捐了出来;党号召支援国家工业建设,雷锋就千里北上,到鞍钢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党号召优秀青年应征入伍,雷锋就积极主动报名参军,在军营中书写自己的火热青春。正是源于信仰,雷锋用短暂的一生铸就了永恒的丰碑。
信仰不会凭空产生,雷锋当县委公务员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曾总结雷锋进步的两条原因:一是苦大仇深,对建设和保卫新中国有着很大热情;二是刻苦学习革命理论,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般的对党报恩上升到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当代青年,在享受党领导改革建设的“红利”中成长起来,没有感受到黑暗旧社会的切肤之痛,没有经历过新旧社会“水火两重天”的对比,但是,沐浴在和平阳光中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党是靠怎样的信仰才走到了今天。
党员的细胞有生机、有信仰,党的肌体就有活力、有力量,我们每名同志都能够像雷锋那样信仰坚定,我们党的事业就一定会蒸蒸日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就一定会指日可待。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17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