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延安的共产党从“十个没有”中找到了什么答案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严珊 孙利波责任编辑:杨红
2016-06-17 02:55

植根群众,赢得胜利的力量之源

“天下人心归延安”,“万众瞩目清凉山”。延河水旁,看着一批批青年以虔诚之心仰望宝塔山的背影,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延安之所以被称作“圣地”,不仅仅是因为延安人民用小米养育了革命,还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行走在延安革命旧址,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的这句名言如雷贯耳。

枣园,当年毛泽东等人的居住地,深情见证了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凤凰山麓下,那棵朱德亲笔写下“禁止拴马”,以教导战士爱护群众的小槐树,如今已然参天……

在党的苦难辉煌史上,正是因为立足于坚实的大地,共产党人的目光才能够穿透浩茫天宇和纷繁世事;正是因为根植于伟大的人民,共产党人的臂膀才能筑起“铜墙铁壁”和“钢铁长城”。

1947年3月,胡宗南军队大举进攻延安,毛泽东同志带领2000多人的中央直属单位,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转了一年多,敌人硬是没弄清毛泽东到底在哪里。这是因为没有给敌人通风报信的群众,而共产党人却通过群众对敌人的行踪了如指掌。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军成功创造了以2万兵力战胜胡宗南23万大军的战争奇迹。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延安时期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是我党我军的力量之源、制胜之基。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2015年春节前夕,习主席重返延安。尽管已过去数十年,党的领袖依旧记得在黄土地的7年岁月,“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一路走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越是时代条件深刻变化、越是执政时间长久,越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必将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