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点:上海 嘉兴
关键词:选择 使命
一船红天下 万众跟党走
──记者访中共一大会址手记
■本报记者 代 烽 倪大伟 特约记者 罗正然

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上海兴业路76号,一幢并不特别起眼的石库门民居,乌漆大门,青砖黛瓦。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里召开。站在长方形会议桌前,记者不禁感慨:可能就连当年13位一大代表也很难想到,这次会议会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绚丽日出,进而改变中国走向,改写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任何一件大事的发生,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短短几十年间,大清帝国在西方列强的步步进逼下,屡战屡败,丧权辱国。“万园之园”,熊熊烈焰三日不息;京畿重地,列强军旗经年不落,中华民族陷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死生之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虽慷慨激烈,却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大浪淘沙,这一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
历史是最忠诚的记录者。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数共产党员不怕流血、不惧牺牲,仅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万。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迈话语在天安门上空回响。从石库门到天安门,1000多公里的空间距离,中国共产党走了28年,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洞开了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大门,开辟了一个国家走向复兴的道路。
大浪淘沙,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选择就是人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