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经历是一生的财富

我们当时驻扎在河北易县,农忙时节,我在团部下属的农场插秧。地震当晚,我们都被惊醒跑到院里。后来天刚亮,就接到团部叫我们回去集合的通知。天下过雨,我们的车陷到泥里,命令紧急,我们跑步十几公里赶到团部。
等返回团部已是地震当日上午7时左右,救灾的先遣部队已经出发了。我们驾着后勤部门的车,匆匆吃了两口早饭也出发了,并在第二天早上9点抵达唐山。
我们是第一批进入唐山救援的战士。我们连队被分到市委大院救援,一到地方就开始扒人,工具只有撬杠和铁锹。由于来的路上一天没吃饭,我们正准备拿着西红柿和黄瓜做点吃的,一下被受灾的群众拿走了,我准备去追,被指导员拦住。
于是,从出发到救援首晚,我们两天一夜没吃东西。又热又渴又没水喝,常有战士干着干着突然休克过去。他们被抬下去挂一会盐水,休息一会又上来救人。
那时每天早晨6点就出去救人,直到晚上看不见了才收队。夜里部队在广场上打地铺,余震让地面像被推土机推动一般晃动,但我们太累了,照样睡。
在救援的前几天,还救出过活人,再往后就见不到了,只有遇难者的遗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中到处都是腐臭味。起初我们用蘸酒精的棉花塞在鼻子里,发现无法阻隔臭味。戴两层口罩也不行,后来戴了防毒面具,虽然没了气味,但太热,戴个十分钟里面就全是汗水。后来大家索性硬着头皮救援,直到后来逐渐被迫习惯,因为哪里都是臭的,无论白天黑夜。
救援初期物资匮乏。后来有领导视察,发现我们在路边吃窝头,说战士们太辛苦,叫赶紧把震坏的粮库和冷库里的肉拿出来吃。从那之后,就天天有肉吃。
震后大约十天,救援基本结束。我们开始给群众盖防震棚。部队又组织了一百多辆水车每天从北京往返运水,战士们挨家挨户给灾民送蔬菜和粮食。
震后二十多天,防震棚也搭好了,各地支援的物资也跟上了,全国人民想得很周到,什么针头线脑、白糖、肉、香烟应有尽有。
我们在那待了一个多月就走了,很多细活留给了后续部队。
退伍后我回到滁州,在当地水产公司工作,直到今年刚退休。我时常和战友们回味在唐山的救援经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锻炼。之后只要我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再没有比大地震救援更难的事,于是任何问题都迎刃而解。经历过唐山救援的战士,不怕苦也不怕累,这是对人生一笔莫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