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救援战士:救灾首日为今生“最长一天”

来源:“军报记者”微博信公众号作者:蒲晓旭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7-27 19:37

李赣江,60岁,1972年至1987年在军服役,大地震时为辽宁锦西海军基地司令部车队战士。

每天睡不足三小时

地震后,海军迅速组织就近部队开赴唐山救援。车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抽调组建了汽车分队,下属小车、大车两个班。我任小车班班长,主要保障海军前线指挥部首长工作生活。

我迅速启封了一辆崭新的救护车,赶往灾区。

当时酷暑难耐,第一批进唐救灾部队威胁最大的是没有水喝。地震后,地下水下降。房屋倒塌,废墟堵塞,连水坑都干枯了。一个退伍的老兵带我们找水源,先找到一个游泳池,但已经干枯了。后来又找到一个排污水的洼子,上面还漂着分辨和死老鼠,但大家都趴在洼边喝了个痛快,并用水壶灌满污水,带回救护车给战友。直到几天之后,京津等地的水罐车陆续到唐山,解决了供水问题。

7月31日,也就是开赴灾区的第四天,我们才首次分得了食品。在这之前,我一直靠三个小面饼顶着,那时才知挨饿是什么滋味。

我们的营地在唐山市路南区的唐山二中,传说二中170多名教职员工死了150多人。作为小车班长,既要负责首长,还要负责医疗救护车,其他司机累了还要顶替,从早到晚连轴转,每天睡不到三小时。

一线的战士更辛苦,天不亮就起床,没水洗漱,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到施救现场。没有大型机械,只能靠双手扒碎石,扯钢筋、搬尸体,要顶着烈日连续施救到天黑。

刚到唐山没帐篷,我们就睡在车底。起先一个多月洗不了澡,后来派来一辆洗澡车进营,解决了官兵洗澡问题,再没有比能洗个澡更惬意的事了。

距我们帐篷5米远都是成排的尸体。战士们不得不戴上口罩,喷洒药水。后来口罩也不顶用了,臭味憋得喘不过气。我们每人陆续领到三个防毒面具,但天太热,戴上两眼冒金花。

为消毒,领导强制我们必须喝白酒、吃大蒜。酒是水罐车拉来散装的,大家排好队,每人一碗,就一把生蒜,往往是辣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完成任务。

由于地震发生在凌晨,很多百姓没有衣服穿。不少人用布、纸和芦席围着。震后,唐山发生过哄抢衣服食品的事件,当时规定,抢吃的、穿的没关系。部队最初基本是克制的,后对一些妄图趁机发国难财的,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出城道路上全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守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