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救援战士:救灾首日为今生“最长一天”

来源:“军报记者”微博信公众号作者:蒲晓旭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7-27 19:37

灾民泪别解放军

当年大约9月底,我们接到撤离命令,并对灾民保密,以免影响他们情绪,还规定不能准带走一草一木,违者严肃处理。战士们把背包、挎包摊在地上,由队长逐个检查。

天快黑时,部队开始拆帐篷和炉灶,撤离要把场地打扫干净,这是解放军的老传统。一些市民过来,问我们为什么拆帐篷,我们像一群做错事的孩子,低头吱吱唔唔地搪塞。

天完全黑下来,大约9点,部队要出发了。不知谁走漏了消息,市民自发为我们送行。男人握着我们的手,眼含热泪。大嫂拎着茶壶端着碗,让我们再喝一口唐山水。老大娘将煮熟的鸡蛋塞到战士手中,姑娘们在一旁痛哭,孩子一边拉着战士衣角,一边用稚嫩嗓音求战士们留下。

战士们也失声痛哭。人们互不相识,却和亲人一样话别,这不是作秀,没有任何官方的组织,全是老百姓和战士感情的真实写照。车开动了,我望着这座城市,默想一定要再回来看看这片土地和人民。

从唐山回来后,报纸上一有唐山的消息,大家争相观看。当时的唐山市政府,给每一个参加救灾的战士赠送了一个笔记本,一支圆珠笔和一个纪念章,纪念章上写着“人定胜天”。

震后第二年,战友华世伟到唐山执行任务,他们戴着纪念章。服务员见到后非常热情,吃饭完坚持不收钱,双方在推让过程中都感动得哭了。华世伟他们扔下钱飞快跑了。

离开饭店后,他们第一件事就是从胸前取下纪念章。从此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到唐山不准戴纪念章。事后我曾问过唐山人,他们说震后几年,没有政府规定救灾的解放军在唐山吃饭不收钱,但却是唐山人不成文的规定。

回想起这些经历,我内心也是五味杂陈。在唐山所经历的事,之后我再没经历过。当年战士们那么拼命,是如何做到的,至今难以想象。前往救援途中,因桥梁道路损毁,部队过不来,如能早到一天,就能抢救更多的人。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还有点愧疚。毕竟,24万同胞遇难了。

在他们感谢我们的同时,我也要感谢他们。救灾的经历,也让我学到了唐山人不怕困难的精神。

部队服役三年后,我回到天津,在一家车队当司机。后来下岗,开过出租车,摆过地摊,一生碌碌。每当我为一事无成而苦恼时,我会想起1976年,在唐山,我曾尽过一个战士的职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