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救援战士:救灾首日为今生“最长一天”

来源:“军报记者”微博信公众号作者:蒲晓旭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7-27 19:37

解放鞋倒出汗水

天亮了,送水车来了,我和战友去抬水,每个取水的战士都和我们一样肩负使命,有的出现推搡行为。我注意到,距水车不远,有十几个唐山市民拿着水桶在一旁观看,想打水又不敢。有两个胆大的凑上前来,这时,所有抢水的战士都后退一步,让市民先接。

没有上级的命令,没有市民的哀求,完全是战士出于本能。今后的日子,市民优先,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部队每天早出晚归,一边寻找幸存者,清理尸体,一边向灾民发放食品,帮他们建防震棚。工兵开来翻斗车、挖掘机在搬运填埋尸体中大显身手。遇到下雨天,部队就带着油毡、装尸塑料袋到居民区为灾民建棚,雨停了才能回来。夜里战士们还要在居民区巡逻,总之没有闲的时候。

对救灾,兵与兵,区队与区队,部队与部队之间还相互比拼,谁也不愿示弱。

当年唐山异常炎热,战士们在烈日下拼死救援,中途停下来脱掉解放鞋倒掉汗水已司空见惯。人站在地上不动,汗水就会把地面打湿。于是,一种新的竞赛就产生了。救灾片刻的休息间歇,两位战士站在一块平地上,一分钟后同时离开,谁脚下被汗水打湿的面积大为胜。这游戏在唐山只维持了一个多月,随着劳动强度降低和气候原因,玩不成了。

因为工作繁重,用水受限,我和战友们几乎没人在唐山洗过衣服。由于前一天汗水中的盐分在衣服上结晶,每天早晨穿衣,就咔咔作响像穿盔甲,手一拍能掉地上一层白色盐沫。有战士将上衣靠在帐篷上,结果衣服直挺挺地立在了地上。因此穿衣前一定要摔打衣服,打软后才能穿上。

后来部队撤回驻地,战士们洗完衣服发现军服全是小窟窿。有军官笑着解释,是因为衣服被盐分腐蚀了。

一次我利用送水的机会到清理现场。那是一座倒塌的楼房废墟,铁锨根本用不上劲,战士们就用手挖废砖。挖着挖着出现一个相框,是一个五口之家的合影。父母庄重慈祥,漂亮的姐姐梳着长辫,弟弟妹妹胖乎乎很可爱。战士们将挖出的遗骸装入塑料袋。期间没有眼泪,没有叹息,没有多余的话。

灾区的情况逐渐好转,大街上的遗体已经掩埋。但我们的劳动强度并没减少。起初埋尸坑离市区近且挖得浅,为不留后患,要在远离市区的地方重新深埋。重埋现场要撒白灰、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气味和视觉上都很难受,空气里弥漫着腐臭。部队配备了防毒面具,我们不得不带着它干活睡觉,可时间长了就头晕恶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