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机构的调整。领导机构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为了贯彻落实遵义会议确定的正确路线,中央对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这次调整采取了“渐进”的方式进行,以避免一次性大调整可能引起的干部思想波动。这是遵义会议“尾声”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遵义会议后政治局常委分工时,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会上决定周为中央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以中革军委或朱德名义发出的行军作战命令,均经毛泽东看过后,最后由周恩来签发。2月5日,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作党中央的总负责人。3月4日,中革军委为加强作战指挥,组成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司令,毛泽东为政治委员。3月12日,中共中央鉴于军情瞬息万变,会多误事,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成立“三人团”,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以周恩来为团长,全权指挥战事。至此,中央领导机构的调整基本完成,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中央的正确路线得到确立。
关于统一思想认识。在遵义会议上,两种思想的斗争很激烈。博古、李德拒不承认军事路线错误,强调客观原因,进行种种狡辩。特别是李德火冒三丈,怨气冲天,说自己只是“顾问”,现在却把责任全归到自己身上,他坚不接受对他的批评。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等紧跟博古,会前暗中拉拢人,会上讽刺挖苦毛泽东军事指挥不高明,是靠《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打仗。毛泽东予以反驳。中央清醒地认识到,会后必须继续做这些人的工作,争取真正思想统一,改变以往“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做法。10月10日,在扎西召开的中央纵队干部会议上,人们指名道姓地批评凯丰和李维汉,摆事实,讲道理,心平气和。他们二人作了真诚的自我批评,会场气氛甚为活跃。后来凯丰回忆说:在遵义会议上我坚持了错误方向,会后顶牛顶了两个月,经中央批评帮助,才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此后,凯丰的思想统一到中央正确路线上来,一直担任党的宣传领导工作。李维汉则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中央纵队负责人,在新的中央领导下努力工作着。对于博古,也坚持团结、批评、帮助的方针,他不指挥军队了,不负党的总责了,但仍是政治局常委,依然参与讨论党在长征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即使对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也没有歧视,不仅有些军事会议让他列席,而且1935年9月,还让他担任红军编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有叶剑英、邓发、李维汉等,负责研究部队的整编问题。毛泽东制定的“团结和帮助犯错误干部”方针,和中央所做的大量思想工作,产生了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