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战役,即桐遵战役,《红军史》上称“桐遵战役”主体地方。红军长征胜利的这个起点忘不了“桐遵战役”。桐遵战役后,中央红军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根据地的归属,成功指引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史》记载: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桐梓战役中”,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陈云在一九三六年发表在巴黎《全民月刊》中的文章《随军西行闻录》中,就对桐遵战役作出这样的评价:“此仗似出红军极有计划之行动”。当时陈云到欧洲宣传红军,肯定毛泽东的指挥才能,是历史的,公正的。后来,他总结我国古代运动战法经验,在坚持持久战的基础上,倡导人民军队开展多种形式的“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等作战原则,指导人民军队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与强敌的一次次斗争中逐步战胜敌人、成长壮大。
桐遵战役是长征大转折的起点。遵义会议解决了毛泽东领导地位,苟坝会议解决的是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那桐梓战役是解决的是毛泽东的战略方针问题,即灵活作战的战略战术。开发要点,在娄山关北麓建一处“桐梓战役”教育基地,设“桐遵战役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与国际教育基地,非常必要。
5、一基地,是一处红色根据地的教育基地。一个证明红军长征胜利奠基之作——桐梓为川黔边红色根据地的主要据点。红军在川黔边红色根据地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物质上的基础,特别是在桐梓的收缴军阀的财产,有力的补给了红军后勤保障。毛泽东在长征中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红军在川黔边红色根据,二进桐梓,影响非常巨大,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桐梓革命老区的建设与开发,都是桐梓大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精神财富。开发要点,在桐梓县城设“红军川黔边红色根据地中心纪念馆”,以彰其桐梓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的历史功绩。
6、一法宝,“与军阀开展斗争策略”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与不同敌人的关系,赢得军心民心,证明统战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分析了王家烈军阀与川军的关系,把重点放在王家烈这个“双枪”兵将领身上作统战工作,提出“打土豪”的口号,为红军物资上的补给、增员的上扩红,激励上的宣传,都取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统战上的胜利,成为战争中获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统一战线,是胜利之宝,包括对信息的收集,敌人的军事的情况等,从另一面展示红军的伟大。开发要点,设红军统战桐梓馆在“海军学校”,把王家烈的事迹同时加以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