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见证:英风留海甸 浩气壮山河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倪大伟责任编辑:吴昊
2015-08-05 13:09

我亲历的抗战

九十二岁抗战老兵余新元回忆参加狼牙山反扫荡战斗的经历——

“我和战友打退敌人二十次进攻”

■刘 洋 本报特约记者 杜善国 贾文暄


老兵档案

余新元,1923年11月出生,1936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甘肃静宁人。参加过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辽沈战役等。荣获两次大功、抗日战斗模范、“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

13岁参加红军,14岁投身抗日烽火,身经百战,九死一生。鞍山军分区原正师职顾问、92岁抗战老兵、老红军余新元的一生写满传奇:参加过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参加了击毙日寇中将阿部规秀的黄土岭之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为他治过伤。

余新元参加过大小500多次战斗,身负大伤7次、小伤无数,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作战中失去半个脚掌的他至今靠假肢行走。7月下旬,记者来到鞍山军分区干休所采访,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狼牙山反扫荡战时的一次受伤经历。

狼牙山作为晋察冀根据地的东部门户,距河北易县县城45公里。1941年9月25日清晨,为消灭八路军主力,驻管头、龙门庄、界安的日伪军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狼牙山,当时被困在山上的游击支队、主力部队、党政机关和附近的老百姓共计2万多人,但能够实际作战的却只有200人。

敌众我寡,余新元所在部队指挥员杨成武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部队在南、北管头一带向敌人猛烈开火,发起佯攻,造成我军突围的假象。鬼子中计了,从沙岭一带调兵来支援西南线,从而使沙岭这一带就空出了十多公里的大缺口,我主力部队向着缺口方向趁着月色撤出了狼牙山,留下1团7连担任掩护任务。

时任副排长的余新元,立下“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带领战士上山阻击敌人,为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争取时间。日军约2000人开始向狼牙山进攻,团长给7连的任务是坚守到中午12点。

战斗异常惨烈。时近中午,全连伤亡非常惨重,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二班和机枪班的战友大部分壮烈牺牲了,而这时,子弹和手榴弹也全都打光了!余新元毫不犹豫,带着战士搬起一块块大石头狠狠地向鬼子砸去,硬是打退了敌人的19次冲锋,敌人最近之时,离他们的阵地只有十几米。

当敌人发起第20次冲锋时,余新元身边的战友张祥的两条腿已被炮弹炸掉。张祥临牺牲前嘱托余新元,假如能活着回去,每年到他父母和哥哥的坟上祭奠。余新元抱着战友的尸体,泣不成声。此时,冲锋上来的鬼子越来越多,而身边的战友却一个个倒下。在得知大部队成功转移之后,余新元立即率领战友集中火力,浴血厮杀,终于打退敌人进攻,在敌人的包围圈中拼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

滔滔易水河传颂着战士的英名,巍巍狼牙山铭刻着英雄的业绩。在这次战斗中,余新元和战友共打死打伤鬼子120多人。突围时,子弹从他的左前胸打进从右后肩穿出。反扫荡结束后,杨成武签发命令,授予余新元“抗日战斗模范”荣誉称号。

部队召开表彰会时,余新元却没能登台领奖。受伤后,他长时间昏迷,战友们把他抬到了狼牙山后山腰的台低村,安置到了王义珍老妈妈家中。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多处伤口溃烂流脓,好几次他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就这样,他在炕头上一躺就是大半年,在老妈妈精心照顾下最终康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