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见证:英风留海甸 浩气壮山河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倪大伟责任编辑:吴昊
2015-08-05 13:09

“父亲壮烈殉国后,毛主席为他写了挽词”

戴安澜奉命率部队返回,途中要通过五道封锁线。5月18日,在突击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他正在第一线指挥,不幸中弹受重伤。

说起父亲牺牲时的场景,戴藩篱双眼噙满了泪花:“撤退途中,他仍在担架上坚持指挥部队撤往国内,但因正值雨季,又缺医少药,经八天折磨,伤势转重,于5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壮烈牺牲。”

老人用手揉了揉湿润的眼睛,接着用深沉的音调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我们觉得悲痛,父亲却觉得很光荣。”戴藩篱说,父亲自知回国希望渺茫时,给母亲写过一封家书,其中写到“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牺牲后,官兵们都舍不得他,抬着他的遗体又走了很久。可是因天气炎热,只得在中途火化了,用小木板做成简易棺材,装敛了将军的骨灰,继续沿着滇缅公路向北抬运。途中常见官员或百姓,臂上佩戴黑纱,在路边摆放香烛,默默哀悼抗击日寇而壮烈殉国的英灵。

“到昆明时,有一位老华侨见到父亲的遗骨竟是装在一口木箱里,当即提出愿将自己备用的楠木棺材敬献给戴将军,愿英烈永远安详安息,这令我们全家十分感动。”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戴藩篱说,父亲壮烈殉国后,毛主席为他写了挽词。1943年3月,毛主席在延安特意写下这首《海鸥将军千古》五律诗,纪念戴安澜将军。

资料图:戴安澜全家合影(前排依次为:澄东、靖东、藩篱、复东)。戴藩篱提供

“父亲对祖国无尽的忠诚与热爱,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好的精神财富”

在女儿戴藩篱看来,戴安澜和其他千万个普通父亲一样,是一个对子女充满了关爱的父亲。

戴藩篱回忆说:“在我心中,父亲是一位伟大的抗日英雄,就连给我们取名字,也都和抗战有关。哥哥叫复东,是覆灭东洋之意;我叫藩篱,意为国家的屏障,挡住日本人的侵略;二弟叫靖东,绥靖东洋之意;小弟叫澄东,澄清东寇之意。”戴藩篱说,父亲在家时间很少,但他常用写家书来抒发对父母和子女的思念。

至今,戴藩篱仍不时重温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家书:“你总要这样想:你有个英雄父亲,当然是常常离别。如果我是田舍郎,那么我们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但是你愿意要哪一种父亲呢?我想,你一定是愿意要英雄父亲。”

戴藩篱用布满皱纹的手,指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全家合影。这是父亲,旁边的这个就是我。”她对着照片,眼睛久久不愿移开,接着又说,父亲在前线激战时还遥寄家书说:“篱儿要买皮鞋,是不成问题,现在还在打仗,无市场可买,稍迟再买回来给她。”

“虽然这个情节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看到那封信后,我还是能感受到父亲那份浓浓的爱。”

戴安澜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热爱始终感动着子女,1951年,16岁的戴藩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因功获得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颁发的银质军功章。

采访临近结束,戴藩篱感慨地说:“父亲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祖国无尽的忠诚与热爱,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好的精神财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