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见证:英风留海甸 浩气壮山河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倪大伟责任编辑:吴昊
2015-08-05 13:09
资料图:戴安澜

“父亲练兵有方,所率将士骁勇善战”

记者问起为什么戴安澜在抗战中战果如此辉煌,戴藩篱沉思了一会说:“父亲练兵有方,所率将士骁勇善战。”

“后人大多只知道我父亲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将军,却不知他早年做过私塾先生,对教书育人极为看重。抗战时期,部队所到之处,无不兴师办学。”

她还告诉记者,戴安澜非常注重士兵的军事训练、战役战术的指导,经常从战术上钻研总结怎样训练好自己的士兵,并写了很多练兵教材。

“《痛苦的回忆》《磨励集》《磨励续集》《自讼》……”老人掰起了手指头,这些书都是戴安澜利用战斗间隙和养伤时间撰写的,为激励士气,他还为部队撰写军歌《战场行》。

“父亲提出了射击要‘三个不打’:第一,看不见不打;第二,瞄不准不打;第三,打不死不打。1940和1941年,父亲带领的200师两次被评为练兵成绩全国第一名。”

戴藩篱的哥哥戴复东曾亲眼看到戴安澜考核军官,一个大长桌子上面放一挺轻机枪,被测试的军官用黑布蒙上眼睛,在规定时间内把机枪全部分解,再组装,做不到就不能通过。

“父亲带领官兵孤军奋战,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

1942年初,中国组建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父亲带领官兵孤军奋战,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戴藩篱说。3月7日,为营救被困英军,戴安澜率部行军千余公里,直抵同古城。当时,英军不敢留在同古,慌张逃退,只剩下200师孤军镇守。

“3月20日,日军向同古发起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父亲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誓与同古共存亡’的誓言。”

戴藩篱一字一句道来,记者仿佛看到了73年前那个生死存亡的时刻。

“父亲还宣布了一道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以此可见必死决心。”

在十多天激烈的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000余人,我方牺牲1000人,以1∶5的战绩创造了中日交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战果,国际舆论为之震动。

“4月21日,父亲奉命收复棠吉。”戴藩篱接着说,“24日拂晓,父亲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