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邵伯保卫战(8.23-8.26)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在美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完成了全面内战准备,悍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调集30万国民党军,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一场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国性反革命内战,7月中旬,战火蔓延到华中全区。敌军进犯华中,首先占领苏中南部地区,然后在其他部队之配合下,攻占华中首府—两淮。在苏中地区,国民党军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人的兵力,从南通至扬州一线,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犯。华中野战军集中3万余人,于7月13日至8月27日,进行了著名的苏中战役(后称苏中七战七捷)。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接到上级命令后,留下第86团继续担任盐阜地区沿海的警备任务之外,率82、84、87、89四个团从阜东县东坎出发,经过阜宁南下苏中高邮地区。到达高邮地区后89团接替邵伯防务,82团担任高邮以南运河的警戒,87、84两个团位于丁沟(堰)、真武庙地区作机动,纵队部驻真武庙,统一指挥邵伯地区的防御作战。
华中野战司令员粟裕在视察邵伯防务之后,10纵队又调整了部署,以华中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四团守邵伯,以第五团和第10纵队84团守乔墅一线,以郝济民的82团作为第四团的纵深,并担任对邵伯湖东侧的警戒。相机增援邵伯,由纵队副司令员常玉清(建国后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组成邵伯前线指挥所(设在大王庙)统一指挥邵伯部队。
邵伯镇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属扬州市江都区)境内,是运河南端的重镇,西面是邵伯湖,东面是水网地区,从扬州北犯的敌人要打通运河线,首先要攻占邵伯,此地得失,不但关系到两淮的安全,更直接影响到两泰(泰兴、泰州)、如皋地区主力的作战行动。
7月中旬,东线宣(家堡)、泰(兴)战斗打响,又连续进行如(皋)战斗、海安战斗、李堡战斗、丁(堰)林(梓)战斗,先后持续一个多月(7月13日-8月22日)第10纵队除留少数兵办,对扬州泰州路一线进行牵制性的小规模战斗,以配合东线行动之外,部队的主力,按照部署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接敌人的进攻。
邵伯保卫战亦称邵(伯)乔(墅)保卫战,是苏中战役第六仗。敌整编第25师,拥有日美装备,在师长黄伯韬指挥下,8月23日兵分3路向邵伯、乔墅、丁堰进攻,战斗到晚上,乔墅河南街道被敌攻占,我军退守乔墅河边。攻击邵伯之敌数次猛攻,都被我军击退,唯邵伯东三里之公路桥为敌突破,82团接到纵队命令增援反击,迅速夺回被敌军突破的阵地。
24日,敌军继续发动猛攻,敌整编第25师第40旅是25师的主力,战斗力比较强。敌军经主力进攻乔墅,迂回邵伯,经过一天激烈战斗,乔墅河北也被敌人攻占。第87团、84团奉命增援,同敌军在乔墅以北血战。邵伯方面,敌108旅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炮艇配合下,数次发动猛攻,完全被我军第4团、第82团击退,并击毁炮艇两艘。
25日,敌以全力进攻邵伯,沿运河堤实施正面突破,经82团、第4团数次肉搏,黄昏,第89团来增援,经发动猛斩反扑,又将敌军击退,缴获炮艇两艘。邵伯主要阵地仍在我军控制之下。
26日,敌军25师以第40旅1个团增援第108旅,师长黄伯韬亲自督战,在飞机掩护下,沿运河堤正面再对邵伯、乔墅发动猛攻,经3小时激战,我军终将敌军击退,敌伤亡惨重。至此,东线如(皋)黄(桥)路战斗胜利,亦威胁敌军侧后,战至黄昏,敌军全线溃退到仙女庙、宜陵一线。邵(伯)乔(墅)保卫战胜利,亦威胁敌军侧后,战至黄昏,敌军全线溃退到仙女庙、宜陵一线。邵(伯)乔(墅)保卫战胜利结束。在邵乔保卫战中郝副团长一次亲自率队侦察敌情时,遭到敌机轰炸不幸牺牲。
邵伯保卫战,敌军伤亡2000余人,我军亦伤亡1000余人,82团郝济民副团长是在邵伯保卫战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亦是苏中战役牺牲已知道姓名的四位团级干部之一,成为鲜为人知的烈士。
解放后,江都(今扬州市江都区)县委、县政府在邵伯大王庙前线指挥所旧址,兴建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陵园内邵伯保卫战烈士陈列室内陈列着烈士的照片及遗物,以及邵伯保卫战的史实资料。
2014年4月22日下午5时,接到河北省正定县民政局赵局长电话,郝良弼同志已追认为烈士。
时任82团团政委程荣耀也在这保卫战中受重伤,2014年春,90多岁的程老政委写诗一首悼念郝济民同志:
缅怀郝济民同志
抗日枪口尚未凉,美帝助蒋举刀枪。
扬泰线上阻击战,反击围攻我军防。
济民率队去侦察,不幸阵前殉职亡。
战友牺牲如肠断,至今怀念心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