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打造史上“规模之最”!俄罗斯胜利日阅兵知多少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李大光责任编辑:牛晨斐2015-05-08 11:56

俄罗斯红场阅兵仪式的历史演变


2013年5月8日,莫斯科在无名烈士墓举行胜利日献花仪式。图为俄罗斯军人代表在献花仪式上敬军礼。

俄罗斯阅兵仪式可追溯到18世纪后期,延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欧洲盛行阅兵仪式,以此检阅军队的精神面貌、战备情况。18世纪末圣彼得堡为俄国首都时,每年都会在战神广场(又名马尔索沃教场)举办冬季阅兵仪式。此外,也时常在莫斯科举行阅兵,且往往由沙皇本人亲自指挥。在沙俄时代,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14年8月8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完成最后一次阅兵后仅过了一个星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1917年春天,尼古拉二世退位,将权力移交临时政府后,3月4日,卫戍司令格鲁济诺夫上校指挥革命军在莫斯科接受检阅。当时,红场上一片热闹景象,各种飞机在空中呼啸而过,鲜艳的军服映衬着闪光的刺刀。1918年,新一届政府将首都由圣彼得堡改为莫斯科,红场便从那时成为所有国家级公共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在随后的几年间,红场阅兵几乎见证了苏联最重要的时刻,阅兵仪式也更加隆重和庄严。1918年11月7日,为纪念十月革命一周年,在红场上举行了多军种参加的盛大阅兵式;1919年3月,为纪念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举行红场阅兵,同年五一节阅兵,坦克部队首次参加。1920年6月,在为纪念第二国际会议召开而举行的阅兵中,首次启用中央观礼台校阅部队,阅兵也组织得更为专业。

1925年,红场阅兵仪式已初具现代阅兵规模。当年2月,在苏联著名将领伏龙芝指挥的阅兵中,首次出现了骑兵部队。在五一节阅兵中,各兵种受阅部队首次身着统一的制式军装,重点展示武器装备的机械化受阅方队也加入阅兵式中,其中还包括首次参加阅兵的由88架飞机组成的航空编队。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苏联阅兵则包含了更多的政治、军事意味:为威慑德国加速军事化进程和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1935年,斯大林决定举行阅兵以展示苏联的军事力量,在当年的五一节阅兵中,动用了500余辆坦克,800多架飞机。

为起到震慑作用,阅兵的旗舰机特别选择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图波列夫”ANT-20(后命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号)。这架由图波列夫设计集团研制的巨型飞机翼展达到65米、总重量约54吨、总功率大于1.7万马力。紧随其后的,还有两架负责护卫的战斗机。据记载,当时掠过红场上空数量庞大的轰炸机编队“使天空都变得阴暗”,伴随着人群的尖叫,5架新式的伊-16战斗机俯冲而过,机头几乎触碰到克里姆林宫的墙牙,阅兵气势恢宏盛大。

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举行的阅兵,可以说是苏联阅兵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兵临莫斯科城下,克里姆林宫的红色五角星、教堂的金顶都披上了伪装迷彩。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斯大林在观礼台上发表讲话,受阅部队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群情激奋地高呼着:“伟大的斯大林,乌拉!”,“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拉!”通过红场后直接开赴前线。

自1945年起,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并举办各类纪念活动。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沿袭了这一传统。现在,在卫国战争胜利日举办阅兵式已成为俄罗斯的国家传统,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仍是在红场举行大阅兵。从战后第一次阅兵庆典开始,苏联分别于1965年、1975年、1985年和1990年,即卫国战争胜利20、30、40和45周年举行过阅兵仪式。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胜利日庆祝活动越办越隆重,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举行各种大型庆祝活动。俄罗斯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举办胜利日阅兵的重大意义,普京曾多次指出,举办胜利日阅兵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展示强大的武装力量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同时遏制敌对势力对俄罗斯的侵略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