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气”到“底气”——
不负“王牌底牌”的重托
基辛格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中说到,在核时代,当威胁已达到显而易见的程度时再想抵抗,为时可能已晚。
战略导弹,被誉为国家的“王牌”、民族的“底牌”。执掌“王牌底牌”,必须未雨绸缪。该旅官兵天天追踪世界前沿,生怕一觉醒来落后。每次周交班,第一项内容就是军情通报,围绕世界大势、国家安全、使命任务,概览周边动态和军事发展要况,强化国际意识全球意识。
这个士官引人注目:导弹起竖后,他离导弹最近;发射倒计时中,他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号令下达后,他摁下“点火”按钮。他就是被官兵誉为“金牌号手”的康平,2次亲手将大国长剑送上苍穹。
但“金牌号手”的起点十分平凡。刚入伍时本想找个舒适的岗位,直到看见长剑起飞壮烈场面才开始转型之路。面对百余张电路图,他像攀岩一样发起了冲锋,一点一线一步一动,终于登顶发射专业头名宝座。
有次某瞄准控制器失效,他敏锐地判断出是一个元器件焊接不干净,加热时间长所致,为这款控制器的再生产提供了优化方案。
康平的转型突破化蛹成蝶,铸就了他的慨然底气。这种底气汇聚成河,官兵肩上可负山岳。
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军人血性指数有多高,打赢的成色就有多足;军人最大的血性,就是源自对打赢的忠诚!导弹腾飞需要推进剂提供托举的动力,导弹事业需要官兵燃烧自己的青春。
多年前,某基地一场创破纪录活动,列兵姚涛仰卧起坐做了一上午计6408个,为他压腿的人换了3批。一位将军示意暂停,解开他的裤带,看到臀部厚厚的结痂和不断渗出的鲜血,不由连连点头。
夺下冠军奖杯的姚涛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导弹驭手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扎实的专业本领。他华丽转身,向另一个领域进发。当兵第3年,他便熟悉了全连发射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弹通”,后来被破格提干。
中士李祥雷士官学校毕业,自我感觉不错,在专业课上看杂志。班长说,我出10道专业题,只要答对1道,你不来上课都行。李祥雷跃跃欲试,结果羞愧败退。班长告诉他:学专业,知其然只是基础,知其所以然才算合格。这堂课,成为李祥雷转型之路的开端。
个人转型不易,一支部队转型更难。那年冬天,该旅执行改型后首次实弹发射任务,打出当时最佳成绩。就在官兵击掌相庆之时,世界信息化大潮已悄然而至。大家旋即认识到,“底牌”身后无退路,吃败仗连赎罪的机会都没有,战略导弹部队作战能力关乎国运,必须促进转型加速,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立足数次转型机遇,官兵合力破解核心技术难题40多个,排除装备仪器特殊故障20余起,先后取得“某训练弹改造遥测系统”“某型弹体水平测试系统”等80多项训练科研成果,攻坚112个战备课题,在战备值班抽考中勇夺120个第一。军委总部和第二炮兵首长、航天部门专家屡次充分肯定。
古代干将莫邪铸剑技艺高超,如今导弹精兵驭剑出神入化。数次转型,赢得3次涅槃机会;3次腾飞,获得3次时代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