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气”到“豪气”——
不熄“精神火炬”的光芒
巍巍青山是阵地的天然屏障,也是神剑坚固的长鞘。然而,官兵的坚守却有着别样的情怀。面对个人的利益得失、家庭的阴晴圆缺、环境的变化莫测,挑战与担当、诱惑与坚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场激烈的“拔河”。
“拔河”也是“赶考”,既要过硬实力更需满怀豪情。走进该旅史馆,一张张老照片格外醒目,已经模糊的画面,映照着前辈艰苦创业的艰辛历程。
旅政委文青说,部队成立之初,“萝卜草绳白铁皮,沙枣树皮骆驼草”,除了280条汉子外几乎一无所有,但官兵豪情在胸激情满怀,“为党为人民,再苦心也甜”,愣是把导弹送上了天。
新形势下,该旅积极挖掘这座宝贵的精神富矿,每年迎新送老之际分别组织“向国宝报到、向国宝告别”仪式,定期给作出贡献的官兵照荣誉相、贴荣誉墙,旅政工网持续开展“骆驼草﹒导弹魂”大讨论,让独特的“东风精神”代代相继。
某导弹阵地四周高山环绕,日照时间只有2小时,官兵每天捧着衣服追太阳,不但没有怨言,还生发出“身体虽缺钙,精神有富矿”的豪情。阵管营教导员毛新丰说,守好阵地不讲条件,守不好再多理由也罪该万死。在这里,创业也是守业。
创业守业更要勤业精业。导弹部队千人一杆枪,不仅要求每人过硬,还必须做到每个细节无懈可击。士官陈俊峰在一次测试时听到仪表异响,顶住专家质疑提出重测,并找到故障点。一时间,陈俊峰的“耳功”名扬发射场。
陈俊峰还有不凡的“眼功”。一次演练,面对导弹发控台上数十个显示灯的不停闪烁,他敏锐扑捉到2个灯亮的顺序颠倒。一查,原来是发控台有个潜通路,工业部门编技术文件时没有发现。陈俊峰一双利眼,及时解除了后患。专家感慨,几十年了,“东风精神”依然光芒不减。
胜战生发豪气,挫折也可历练骨气。发射一营控制连连长徐金标的军旅记忆,恐怕要从一次败仗中刷新。2013年12月,他带队参加专业考核,阶段性摸底排名倒数第二,营教导员张光明提笔在机关的成绩通报上写下“耻辱”二字。本来准备回家结婚的徐金标立即推了婚期,他对女友说,我能带着耻辱回家结婚吗?“耻辱”二字,灼痛了参加考核官兵的心。
平时逼上绝路,战时赢得活路。他们豁出去了,困了嚼干辣椒滴风油精,累了相互推拿拍打,不懂就合力攻关,终于在总评考核时夺得第一。带着第一的光环,徐金标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长剑飞天的背后,更多的是等待和坚守,官兵不怕默默无闻,就怕碌碌无为。屡次夺得导弹瞄准专业冠军的冯文龙,被官兵称为“冯一瞄”,技术精湛的他一直在等待机会:也许十年五十年都没有发射任务,但要一直等到需要的那天,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成功之处就在于还值得等待。
大学生士兵张逸群是个有追求的青年,平日身边不少人张口闭口出国、挣钱,羡慕“高富帅”“白富美”,他的心中形成一串问号:成功标志是什么?人的价值在哪里?
口袋空不要紧,脑袋空才致命,不停思索的张逸群决定到部队寻找答案。
第一次看到导弹时,大家无比激动,硕大的弹体喷涂着绿漆,新兵中有人去抱一下,有人去亲一下,张逸群也被震撼得静默无语。少顷则醍醐灌顶:一次战略性行动可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面前的战略武器,有一天我和我的战友会把它发射出去。练好“剑法”驭神剑慑强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这,也是新一代导弹人的豪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