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肖颖彬
翻开肖颖彬的履历,就如翻开一份漂亮的人生答卷:
15岁时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刚满18岁就成为共产党员,29岁破格晋升高级职称,32岁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心外科主任并连任至今,34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8岁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44岁成为三级教授,去年底,不满50岁的他晋升专业技术2级、文职1级……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肖颖彬真诚感喟:“是崇高信仰和正确信念的坚定坚守,引领支撑我一路走来。”
的确,连日来的深入采访,我们已经聆听到了这个与祖国改革开放新时代同频共振、同步成长的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始终胸怀“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崇高信仰,在自己驻守的心脏外科这一方舞台上,用“心”演绎出的一曲时代赞歌。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心外科医生的内心世界:
从懵懂少年到全国最年轻的心外科主任,他说个人成长的最大感悟是——
“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我可能连从医都难以坚持”
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二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农村教师家庭的、年仅15岁的肖颖彬考上了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可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民军医。
大学二年级时,年仅17岁的肖颖彬因成绩和表现优异,教导员何长喜推荐他入党。但肖颖彬却感到有些犹豫。
对此,肖颖彬谈起当初的心路历程。他说,最初选择成为军医,不能不说带有命运的偶然性。肖颖彬从医的最初动力来自父亲。父亲是一名代课教师,10几岁时就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无从医治。从小看着父亲遭受病痛折磨,肖颖彬心疼不已,就决定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为父亲治好病,解除病痛。高考那一年,取得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的人民解放军是人们心中最崇拜的英雄,参军成为每一个青少年最大的梦想,肖颖彬也不例外,加之他是其所在中学里唯一一个分数过重点线的学生,因此,当在重点院校的招生目录里看到“第三军医大学”时,发现“又能参军,又能学医”,就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学校。年仅15岁的他,当时并不完全明了学医和成为军医的目的意义。
回想当时,肖颖彬坦诚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进入学校军医系之初,恰处改革开放伊始,各种思潮迭起,经历了‘伤痕文学’和‘流行音乐’、‘自我奋斗’、‘出国热’等各种思潮冲击,作为一名年轻的学员,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时自己其实正处于青春的迷茫期,对未来的成长也还没有确立明确的航向。”
此时,入党的召唤,犹如一束光,蓦然照进这颗年轻而迷惘的心灵。他认识到,要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就需要确立一种高远的目标,可以引领自己不断向上,而这样的目标,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为病人治好病。经过深深的思考,尤其是组织的教育、关怀和培养,肖颖彬确立了信党爱党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大三那年,18岁走向成熟的他一字一句挑灯写下近万字的入党申请书,表达心中的强烈愿望:“作为一名军医,承担的是献身国防、挽救生命、造福人民的崇高事业,我愿为这个事业奋斗终生,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力量。”从此,追寻着这份崇高信仰,肖颖彬在成长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收获灿烂。
大学期间,肖颖彬不仅医学科目科科拔尖,政治理论课成绩也十分出色,招来同学的疑问:一个医生政治学得那么好有什么用,只要能精通医术就可以了。肖颖彬却认为:军医军医,军字在前,就是要首先 “当好兵”,才能“行好医”,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兵,政治合格是第一位的;此外,作为学生,不管是什么课程,都应该去认真学好,这可以促使自己养成对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的习惯。事实证明,肖颖彬的观点是正确的,正是有了长期坚持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积累和对任何事物精益求精的态度,他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讲政治、重党性、守道德、精技术”的自我准则,也才能带领科室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将名不见经传的“娃娃科室”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学科。
大学五年,肖颖彬所有课程平均成绩在93分以上,毕业时46门功课成绩全优,并考取研究生留校,当上了一名心血管外科医生。然而,学习成长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攻读硕士学位进入临床学习初期,肖颖彬的手术操作技能比较差,甚至有老师善意地劝他放弃外科改行。肖颖彬感到,遇挫弥坚才是一名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于是,他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外科基本技术,甚至在腿上缝裤子感受缝针的准确性。先穿三条裤子缝,再是两条,最后是关了灯穿单裤缝,练得腿上伤痕累累,手上磨出血泡,慢慢变成了硬茧。功夫不负有心人,肖颖彬突飞猛进的手术技能得到了老师和同事们的赞许,再也没有人提改行的问题。后来他被选送到沈阳军区总医院进修,在著名心外科专家汪曾炜教授指导下,学习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攻读博士学位。32岁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心血管外科主任,还获评为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肖颖彬感慨地说:“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我可能连从医都难以坚持。”
正是信念的坚定,增强了肖颖彬爱党报国的决心。2000年,36岁的他在德国学习时,导师曾挽留,并介绍他到一家国际权威心脏病治疗机构工作,当时在那里做一台手术的收入相当于国内一年的工资。他也曾犹豫过、彷徨过,但他认为,自己是党和军队培养出来的,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也理应回报祖国人民。学成后,肖颖彬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后来,国内许多知名医院想以重金高位聘请他,一些同学朋友也劝他加盟他们的团队,都被婉言相拒。一些人认为他犯“傻”,可他说:“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甘愿像白求恩、雷锋一样,一辈子当这样的“傻子。”
从娃娃科室到全国重点学科,他说的秘诀是——
“只要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想、进入工作,就能转化为引领科室发展的巨大动力”
肖颖彬认为,正是有了当初那份信念的指引和激励,才支撑自己得以在选定的人生舞台上走得执著而坚毅。因此,与一般科技干部重业务、轻思想不同,肖颖彬十分重视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和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科室建设发展。
肖颖彬一直是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一肩挑”,任职18年来,他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科室发展建设。
肖颖彬所在科室组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胸心外科之一。组建初期,在老一辈胸心外科专家带领下,科室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一系列胸、心外科重大手术,为科室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西南地区心脏外科发展“领头羊”。但受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科室很多工作在“文革”中中断,失去了早期发展的优势,整个学科陷入发展“低谷”。1996年,年龄不到32岁,心外科唯一具有副高职称的肖颖彬临危受命,被院党委授以心外科主任的重任。肖颖彬清楚记得,上任之初,科里只有20几张床位,年手术量不足120例,死亡率却高达10%,没有科研课题,研究生招生资格被亮“黄牌”,业务工作几乎陷于停滞,科里仅有5名年轻医生,平均年龄不足28岁,被人戏称为“娃娃科室”,人心思散。
面对这种情况,肖颖彬清醒认识到:要建强科室,首先要建强党支部,只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引领科室快速发展。在支部建设上,他首先改选科室支委,改变以往支委主要来自医生的惯例,选举了由医疗、护理、技术骨干组成的新一届党支部。随后,他带领支部“一班人”深入分析科室现状,认为思想禁锢是制约科室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组织大家深入学习“发展才是硬道理”等重要论述,并发动大家结合学习体会,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研究科室发展的对策办法,逐步形成了“以手术量增强发展信心、以成功率保证发展质量、以新技术打造发展品牌”的思路,制定了科室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迅速在全科形成共识。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清晰的发展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员创业热情,在支委一班人的带头带动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放弃休息时间,一台接一台手术,超负荷工作,当年手术量就增加70%,死亡率降至0.45%,并相继开展了多项新业务新技术,捧回了久违多年的“先进科室”奖状。
这种变化,在肖颖彬和支部一班人脑海里刻下深刻印象。这之后,无论工作再忙、任务再重,肖颖彬和支部一班人都坚持抓住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放松。这些年,心外科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做10余台手术,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但无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政治理论学习都没拉下。作为党支部书记,肖颖彬不仅注重带头坚持学习党章和党的创新理论,还主动担当讲解员和宣传员,通过党日活动、时事课、交班会等时机,运用“宣传栏”、“口袋书”、“剪报本”、“三字诀”、“英语角”、“手机短信”、“QQ群”等多种形式,引导全科人员自觉学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学习型科室。白天手术多,就利用晚上和周末组织学习;人员难集中,就利用科务会、交班会穿插相关内容。科里还开辟了理论学习网上专栏,让出国进修学习、外出执行任务等分散人员都能参与学习讨论,不留空档、不漏一人。在肖颖彬的影响带动下,科室形成了自觉学用党的创新理论的浓厚氛围。比如,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个党员都写了3000多字的学习体会,邀请“救火英雄”梁强等先进典型来科现身说法,引导全员坚定信念、铸牢军魂。肖颖彬说:“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补充我们的精神之‘钙’。”
济南军区总院的孙浩峰医生2010年6月到心外科进修,让他最感新鲜的是,科里有一个专门的理论学习室。这个学习室的书架上放有多种党的创新理论读物、各类政治教育活动学习资料、科室人员的理论学习笔记,墙上有一个“学习园地”,展出着科室人员在教育学习活动中撰写的心得体会文章……孙浩峰说,这个在别的医院和临床科室,还真的很少见,而且心外科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氛围很浓,入科以来,感觉党团日活动就没间断过,比如到烈士墓重温入党誓言、组织观看《建国大业》等教育片什么的,集中学习时,感觉大家也不厌烦,因为几位科主任都是结合科室实际、个人经历什么的进行宣讲,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大家很乐意听。
心外科陈林副主任和王学锋副主任告诉记者,科室的政治理论学习主要都是紧密联系科室和学科的建设发展展开,注重学以致用、以学促建,让大家都看到、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如2001年,科室年手术量达到1000例,跃居全国前列,科室成员开始出现多种情绪,有的固步自封,认为科里“已经发展很好了,没什么再需要改进的”;有的出现畏难情绪,认为“发展到这个阶段,想再有什么大的发展不太可能了”;有的自满自骄,认为科室什么都好、不存在落后的地方……在这些负面思维的影响下,反映临床外科综合实力重要指标的科室年手术量竟然连续3年徘徊不前,无法取得更大突破,科室发展遭遇瓶颈。肖颖彬和支部一班人经过深入讨论分析后认为,“思维的峡谷,是最大的峡谷”,必须从解决人员思想认识入手。当时,肖颖彬正好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落实差距观》的文章,深受启发,于是联系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肖颖彬和支部一班人在科里大力开展“落实差距观”活动,组织大家紧密联系科室发展现状展开“如何破除思维定势、推进科室再攀新高”等讨论会、发展论坛;结合死亡病例讨论、重大新技术新业务研讨等内容,寻找科室发展建设和个人成长进中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改进措施、策略;邀请程天民等院士名家来科把脉问诊,并恳求只讲缺点、不讲优点。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大家纠正认识偏差,找到“科研薄弱、优势技术单一”等短板,确立了研究型科室建设思路,推动科室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此后,科室年手术量以年增200例左右的速度攀升,并于2011年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肖颖彬和支部一班人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总结探索出全员、全面、全优、全程“四全”服务模式,使患者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有一名患者向肖颖彬推荐了一篇名为《F1赛车的启示》的短文,他看到后很受启发,与支部一班人一起学习讨论后认为,心脏手术与F1赛车一样,都需要高度配合,于是他们借鉴F1赛车21人只用7秒钟就完成加油、换胎等系列维护工作的管理模式,对手术室器械检查、术后病房交接等流程进行了优化,使手术成功率、床位周转率大大提高,科室的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
2012年,年科室手术量突破3000例大关,又恰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角。面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肖颖彬和支部一班人又在及时组织全员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还组织科室人员开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大讨论,结合学习体会,肖颖彬和支部一班人在全面了解、分析国家、军队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室发展的“树状图”,完善思考已久的“亚专科建设模式”设想,即按照科室学科和技术优势,分别建设先心病外科中心、瓣膜病外科中心、冠心病和大动脉外科中心、复合技术和微创心外科中心、体外循环技术中心、监护技术和危重症救治中心、实验技术中心、病人住院和随访服务中心等,分别由科室?位副主任和技术骨干领衔。经过近年来的实践,目前已初具雏形,推动了科室的转型发展。心外科的医护人员们说:“咱们的党支部是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带领着我们心外科步步登高。”
回顾科室的发展建设历程,肖颖彬感叹说,党的创新理论是实实在在的,只要真正融入思想、进入工作,就能转化为个人进步、科室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在肖颖彬的带领下,当初的“娃娃科室”,已发展为现有170多名医护人员、180张床位、年手术量3300多例、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十的学科;形成了婴幼儿先心病、复杂先心病、重症瓣膜病、冠心病大动脉疾病4个优势领域,并一步一步抢占学科制高点:科室1997年成为博士点,2005年成为全军专科中心,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成为全军心血管外科研究所,并荣登“2012年度复旦版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
从领跑者到助跑者,他说他抓队伍建设的信条是——
“业务要拔尖,首先思想要过硬”
肖颖彬的学生、心外科郝嘉副教授至今对自己新进科时收到的“见面礼”记忆犹新。
他说,到科室报到那天,肖主任就给自己和其他几位新入科的同志一份特殊的“见面礼”——《心脏外科学》和《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两本书。当时我们心里很不解:为什么肖主任要给我们送书?为什么又是这样两本书呢?肖主任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我送你们书,是希望你们能活到老学到老;送这样两本书,是希望你们既要学好技术,更要政治合格。”
“业务要拔尖,首先思想要过硬。”这是肖颖彬抓科室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信条。对新进科室的同志,他都要送一本业务书籍、一本党的创新理论读物,并告诉大家:“‘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是1931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我党第一所红军军医学校确立的办学方针。作为新时代的军队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把老红军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当一名好医生,不仅技术要过硬,政治上更要坚定合格。”他常常要求全科同志“是共产党员的,要向优秀党员看齐,不是党员的,要争取早日成为党员”,在科室营造了积极要求入党、人人红心向党的浓厚氛围。
“80后”聘用医生李健,入科实习时学习成绩和表现都很优异,但肖颖彬发现他却从没有写过一封入党申请书,就主动找他了解情况,没想到李健说:只要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钻研好技术,不违法乱纪,不损害他人利益就可以了,入不入党无所谓。肖颖彬对此没有批评,而是告诉了他自己入党时的那段心路历程,并让李健注意观察身边的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渐渐地李健发现,成为科室业务骨干的基本都是党员,遇到风险高、责任大的手术,首先站出来主动请战的是党员;遇到急难险重任务需要抽调人员时,首先站出来的是党员;积极响应捐款捐物献爱心等公益活动的,是党员……而在所有这些行动中,肖颖彬始终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李健被震动了,感到:一个党员的身份,好像真的能推动一个人产生不一样的力量。一年的临床实习结束后,表现优异的李健受到了多个科室的邀请,但是,他坚定地选择了心外科。进入科室的第一天,李健交给肖主任一个厚厚的信封,上面写着:迟到的入党申请书。2008年7月,李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有名聘用护士积极要求入党,朋友提醒她给主任送点礼,她硬着头皮去找肖颖彬,往他办公桌上放了一个“红包”。肖颖彬严肃地告诉她“党支部正准备把你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但是因为你今天的行为,支部还要对你继续考察。你的红包有多厚,你离党员的差距就有多大。不过组织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只要你诚心地按照党章做事,想不进步都难。”
肖颖彬的研究生、新桥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黄河到德国进修时,专程去了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小镇,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小镇后,拿着新买的《共产党宣言》拍了张照片寄回科室,肖颖彬对他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带领大家重温了《共产党宣言》。此后,科里凡是有机会到德国学习的人,都会专门安排时间到马克思的故乡参观学习。
每当人员出国、外出进修,肖颖彬和支委都要专门安排谈话、加强引导,确保政治安全;每逢干部调职晋级、转业复员、评功评奖,支部都要专题进行政策宣讲、思想疏导,每当同志遇到困难都主动帮助解决。肖颖彬常讲:“心外科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和帮助。”
有一次,科里程伟博士的母亲来科里看望儿子,肖颖彬发现老人家走路姿势不太正常,就建议去做检查,结果查出髋关节移位,需要手术。得知手术费用有困难,肖颖彬立即自己拿出5000元给办了住院手续,并发动科里同事捐款30000多元。因发现和治疗及时,程伟母亲很快康复。程伟感动地说:“肖主任比我这个做儿子的心还细啊,心外科就像我自己的家。”每年春节,他还自己掏钱给科室所有人的小孩发压岁钱,虽然只有100块钱,但是大家都把它当作珍宝,舍不得拆开,年复一年保存着。科里的一位护士说:“我的孩子今年六岁,已经存了6个压岁包,等孩子长大,我要把写着肖主任名字的红包一起给他,让他做一个像肖主任一样的好人。”
2007年,科室聘用护士小陶回家探亲因交通意外不幸身亡。得知情况后,肖颖彬带着支委一帮人第一时间赶到小陶老家,帮助处理后事。当得知小陶父亲早逝、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和10多岁的弟弟需要照顾的情况后,肖颖彬和支委一班人商量,由科室帮助照顾小陶的母亲和弟弟,每月按时为他们汇去生活费,逢年过节还会带上礼品去看望他们。这件事不仅让小陶的家人感激流涕,更感动了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大家感到:心外科就是自己的家。
汶川大地震时,重庆震感强烈,病房大楼剧烈晃动,大家惊恐万分,楼里一片混乱。当时肖颖彬已把一位病人的胸腔打开,同事着急地劝他:“主任,太危险了,要不先缝上,以后再做”。看着暴露在外的心脏,想着随时可能会逝去的生命,他果断地说:“救人要紧,先做再说”。于是,带着医护人员冒着余震坚持把手术做完,才离开大楼。当时,心外科正在进行的心脏手术有6台,监护室有20多名重症患者,在场的医生护士全都不离不弃。其他医生护士迅速组织360余名患者及家属转移,全科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患者和家属称赞他们:“你们是真正的人民军医,真正的共产党员。”科室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在业务培养上,肖颖彬把自己“领跑者”的角色转换成“助跑者”。他从自己的成长中深深体会到,对于想成就事业的青年人来说,物质待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有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并有所作为。手术台上,他从手把手教、放手不放眼,到放开让年轻人自己闯;监护室里,与他们一起通宵达旦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帮助解决术后出现的问题,毫无保留地把术前、术中、术后的关键环节从基本理论到实践技巧传授给他们。
心外科陈林副主任,与肖颖彬年龄相仿,在手术技术上曾一度陷入“瓶颈”而情绪低落,甚至想放弃当外科医生。肖颖彬了解他,认为他理论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于是就用自己当年练缝针的故事开导他,连续几个月每天都手把手地带他做手术,并先后送他到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鼓励并指导他攻读博士学位。后来,陈林不仅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还早已成为科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的专家。
肖颖彬要求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科室再忙,他都坚持分期分批将主要骨干送往国内外知名专业机构学习进修。在科室,只要有人取得了进步,肖颖彬都会建议支部推荐他们外出学习,其中也包括护士。护士刘玉梅在去广州学习归来向科室汇报所学时曾这样说:“这样的奖励胜过给我几千几万。”目前,科室骨干医生都有到国外学习的经历,还有不少的护士、技术人员到其他医院包括国外参观学习过。
长期以来,肖颖彬传授技术还从来不分“内外人”。孙浩峰医生进修结束时感叹地说:“以前总听说有的医院把进修生当外人,从来接触不到核心技术,没想到在肖主任这里,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科里的人,恨不得多教会我们一点。”对此,肖颖彬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我多教会你们一点,你们就能用它造福更多患者。同行相轻,实为大忌啊。”目前,肖颖彬已先后培养了68名博士、硕士,其中10多人成为主任、副主任,还有30多名来科进修的基层部队医生,他们回单位后都成了重要的学术骨干。
为确保心外科的前沿站位,科室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瑞典隆德大学等建立了长期人才培养和互访关系,聘请了美国、瑞典、德国的多位知名胸心外科专家为客座教授,邀请30多位外籍专家来科讲学,科里每年都会派几名技术骨干出国深造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保证了学科发展与国际同步。2005年11月,全球最权威的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心血管中心著名专家盖斯教授带队来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和手术演示,在看了肖颖彬做的心脏手术后,大为赞叹,取消了他们的手术演示,改为观摩学习肖颖彬团队的手术。2011年初,学校领导带队前往德国考察时,全球著名的柏林心脏中心专家翁渝国教授,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的肖医生,好样的!中国军医好样的!”
肖颖彬先进事迹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