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空军三名老兵“拍客”和他们的三张大片

来源:中国空军网作者:胡晓宇责任编辑:袁帆
2017-11-08 08:47

关键词:感受速度与激情

陈庆顺:1984年3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现为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大队特设员。2010年以来,有800余篇新闻作品被空军以上新闻媒体刊发,拍摄的飞行员战斗生活组照《我们的一天》,荣获空军摄影最高奖——蓝天艺术奖。先后执行了空军体系对抗、全军高原陆空联合实兵演习、中巴联训等重大任务,荣立三等功2次,2015年被空军表彰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空军报》《航空杂志》《空军装备》和上级机关评为“优秀通讯员”和“新闻宣传先进个人”。


风驰电掣。陈庆顺 摄

风驰电掣般,战机伸展双翼呼啸着刺向戈壁靶场,拉升、俯冲、瞄准,数枚航箭弹顺着机翼“嗖”地射向地面目标。电光石火般,黛蓝色的天幕上,火星飞溅,“滋滋滋”刻下两束金灿灿的弹轨……冷暖色彩骤然相遇,引爆了无可比拟的视觉冲击力。

这是一个普通的戈壁夏夜,素有“贺兰飞狮”之称的航空兵某旅,调整整编后首次夜间实弹训练激战正酣。

画面上,航箭弹是实的,战机是虚的,虚实之间,精到呈现了战机的高速、实弹的威力。虽然看不见飞行员,但能清晰触摸到他们果敢攻击的战斗姿态;虽然看不到航箭弹爆炸的火焰,但能真切倾听到目标灰飞烟灭的轰响。

金戈铁马,挑灯砺剑,号角连营……顷刻间,一幅戈壁沙场砺兵图跃然眼前,硝烟扑面。

此时,摄影者已高举相机对向广袤夜空,铁塔般伫立戈壁腹地数小时,一边跟着翱翔夜空的战机稳稳按下快门,一边利用攻击间隙不停调整光圈、快门、感光度,寻找最佳配置、最佳效果。

夜间实弹打靶难度大,拍摄也同样。黑暗中肉眼看不清战机,摄影者便屏住呼吸,以战机上的航行灯对焦。为不丢失目标,战机实弹攻击前数十秒,他便高举相机提前跟进着、调整着……


2014年6月陈庆顺随部队在高原驻训。李建昭 摄

距机场塔台数十公里的荒凉戈壁滩上,“三个蚊子一盘菜”。拍摄时,成群结队发起攻击,他只觉得手上站着一排蚊子,脸颊胳膊脖颈阵阵刺痒,但咬牙硬挺着,生怕镜头中的战机丢失。拍摄结束时才发现,全身露出部分被蚊子叮满疙瘩,奇痒难忍。

“只想把‘贺兰飞狮’的首次夜间实弹训练拍摄下来,只想把部队的历史瞬间记录下来。”与摄影者交流时,这名在戈壁军营坚守了13年的四级军士长笑着说道,“能见证记录部队战斗力的砺练提升,是我军旅生涯中最自豪的事。”

军事摄影以独特的美学特征,定格了中国军队变化万千的瞬间,启示了中国军人的心路里程,摄影者以浓烈的情怀投身这行列,拍摄军旅作品370余幅。空军2015年首次在珠海航展举办“高远的天空,永恒的追求”摄影展,他拍摄的飞行员战斗生活组照《我们的一天》,荣获了空军摄影最高奖——蓝天艺术奖。


2015年,陈庆顺在中巴联训一线。席博博摄

踏着部队调整改革的节拍,这名热爱军营的老兵,把镜头更多地聚焦天空,聚焦战机,聚焦实战化演兵场。他想用影像的力量,呈现“贺兰飞狮”的战斗姿态,呈现中国空军咤吒蓝天的速度与激情。

“作品即情感。”追赶着拍摄中,他镜头中的天空、战机、战斗、飞天者,也有了速度与激情、灵魂与温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