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八路军“知识分子团”的不解之缘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晓东责任编辑:薛妍
2018-08-13 09:42

“如能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这是白乙化的夙愿。1941年2月4日,日伪道田“讨伐队”果然前来奔袭。白乙化布下口袋阵,准备全歼敌人。狡猾的敌人从侧面插了过来,与一营迎面相遇,白乙化站在前沿阵地上,手执令旗进行指挥,警卫员害怕意外,硬拉他趴了下来。敌人很快被击溃。为了消灭躲在长城楼子里负隅顽抗的残敌,白乙化再次跃上大青石,挥动令旗,高声命令一营长:“王亢,冲锋!”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白乙化无声地倒下了,为祖国的抗日战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实现了他生前的夙愿。当出发太远,找不到初心时候,我就会想起白乙化的夙愿。

 穿上军装的本文作者

“知识分子团”还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灯。初到根据地时,虽然白乙化等人文化素质出众,但也有一些人充满担忧:这些学生娃能否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打鬼子?“事实是最好的证明。”郭生河说,“当年,白乙化把部队拉到马兰村,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士气极为高涨。不久后,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据家乡军事志记载,1939年6月18日,300余名日寇从沿河城出发,意欲一举消灭白乙化所在部队。面对这支骄横的日军,白乙化和战友们立下誓言,要给予日寇狠狠打击。“知识分子团”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1940年秋,4000余名日伪军对丰(宁)滦(平)密(云)根据地发动为期78天的“大扫荡”,该团采取避强击弱、内外结合的战术,经过大小37次战斗,夺取了反“扫荡”的胜利。当我遇到困难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些,从中汲取营养。

我的“知识分子团”情缘还引来一段姻缘。当我穿上军装后,老是想起这支部队,就多方打探这支部队的消息。

我先讲下这支部队离开我家乡后的故事。1944年撤出密云,后参与解放张家口的战斗。1951年2月,“知识分子团”编为炮兵某火箭炮团,列装苏制喀秋莎火箭炮,成为解放军第一支火箭炮部队。1953年6月下旬,志愿军化装奇袭李承晚“白虎团”团部,该火箭炮团承担了炮火支援。2009年10月1日,该火箭炮团参加国庆60年大阅兵,16辆战车、140余名官兵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