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重于生命”是他的座右铭
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张家坊板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原替纸棚贩运纸张为业的父亲因为军阀敲诈破产,交不起学费的李白13岁便辍学外出务工。1925年大革命开始,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李白是最早参加农民协会和儿童团的成员。由于在斗争中表现勇敢坚定,不久,15岁的李白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当地游击组织的少年先锋队队长。1926年7月,李白带领当地少先队员们火烧了国民党团防局的一个团部,成为张家坊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并于1927年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油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利用反“围剿”时缴获的国民党军电台,建立了无线电学习班,李白被挑去参加学习。从此,李白和无线电通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训练班毕业后,李白被调到红五军团十三军无线电队担任政委。在之后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李白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号召,也将这句话当作自己终生矢志不移的座右铭。
用信仰和忠诚架起“空中桥梁”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我党一方面大力发展敌后抗日武装,一方面加紧建设敌占区的隐蔽战场。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上海,党中央社会部派李白赴上海潜伏,负责建立上海地下党组织与党中央联系的空中通道。
在白色恐怖的敌占区,他先后化名李侠、李静安,长期坚持地下电台工作。开始的公开身份是上海一家福声无线电公司的账房先生,后又打进国民党的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救济总署的渔业管理所任职。他利用这些公开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地下工作,保持了上海地下党组织与延安的电讯联系,及时用电台向党中央传递了许多重要军政情报。
当时的电台在通报时,灯光和电键都声音极大,电波感应还会导致附近居民的电灯忽明忽暗。当时的情报员陈秀娟回忆:“这个发报机的电特别强,外头隔壁邻居的电灯都会亮的,如果这个人家内行的话,一去报告我们全部都完了。”李白和技术人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设法减小发报机功率,奇迹般地用仅有7瓦功率的电台保持着与党中央的联络。为了能收到延安发过来的信号频率,李白自己制作了线圈,还将普通收音机改装成发报机,迷惑敌人的同时保护电台。
李白烈士生前使用的电台零件和修理电台的工具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李白终于发现时间、波长、天线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规律,选择在人们都已入睡、空中干扰和敌人侦探相对减少的零点至四点之间作为通报时间。
之后的十一年,每当人们酣然入梦,李白却悄悄起床,轻轻地安好机器,静静地坐在电台旁。为了避免光线透出窗外和不使声音外扬,李白每晚要把25瓦的灯泡拧下换上只有5瓦的灯泡,并在灯泡的外面蒙一块黑布,再取一小纸片放在电键接触点上——接近完全的准备、堪称完美的处理,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了通信的万无一失。零点一到,他首先向延安发出呼号;延安收到他的信号,也马上发来应答。接着,“77”、“88”表示亲切友好的符号通过电波互相发送,在上海和延安之间,架设起了一座“空中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