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图读史丨我军的这些个第一次,你知道几个?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任爽责任编辑:薛妍
2017-12-07 16:10

红军长征“连射武器”大盘点

短小精悍——博格曼MP-18冲锋枪

冲锋枪是发射手枪弹的自动武器,虽然手枪弹威力不大,但是冲锋枪射速快、火力猛,非常适宜近距离作战。所以对于推崇近战夜战的红军来说,冲锋枪是非常受青睐的武器。在反映长征的影视作品中,往往看到红军端着司登冲锋枪与围追堵截的敌军浴血厮杀,这就又有些“穿越”了,司登冲锋枪定型生产于1941年,不可能在长征中出现。

使用弹鼓的进口MP-18。

中国仿制的“花机枪”使用直弹夹。

中国各系军队大量装备MP-18。

其实,红军装备最多的也最著名的冲锋枪就是被叫作“花机枪”的德国MP-18式冲锋枪。由于枪管外的多孔式散热套,加上能像机枪那样连射,所以被形象地称为“花机枪”,也被称为手提机枪。由于MP-18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所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有10余家兵工厂进行了仿制生产,该枪在中国军队中装备十分普遍。

红军战士使用“花机枪”的珍贵照片。

因为在战斗中大量缴获,红军也装备了不少“花机枪”,通常集中配属给警卫部队或直属部队,在战斗关键时刻作为拥有强大近战火力的突击力量使用。长征中,“花机枪”更是大出风头,在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突击队的标配就是“花机枪”加大刀和手榴弹,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强渡大渡河17勇士使用的就是“花机枪”。

影视明星——ZB-26轻机枪

ZB-26式轻机枪,原产于捷克,口径7.92毫米,这款枪射击精度高,坚固耐用,不容易损坏。由于可以更换枪管,在实战中连续射击一两个小时,也很少出现卡壳问题,射击精度也下降不大,备受战士喜爱。

捷克ZB-26式轻机枪。

中国仿制捷克式几乎与进口同步。1927年,尚处于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下的天津大沽兵工厂就率先仿制出捷克式轻机枪。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兵工厂加入仿制行列,国民党中央军、各系军阀部队都有装备。

使用捷克式强渡乌江。

红军在反“围剿”期间,就缴获不少此款武器,长征期间也有部分缴获,但是数量不大,因此在部分影视剧中,红军长征时装备清一色的捷克式轻机枪也是不可能的。

法兰西军号——哈奇开斯1922式轻机枪

哈奇开斯1922式轻机枪,原产法国,口径7.92毫米,使用25发弹板供弹。在反映长征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红军使用的轻机枪都是捷克ZB-26,但这却是一个误区,红军更多使用的是哈奇开斯1922式轻机枪。

使用弹板供弹的哈奇开斯1922轻机枪。

事实上,当时红军装备数量最大的轻机枪是法制哈奇开斯1922式轻机枪,这款在1924年法国陆军招标中落败的武器性能平平,却因精度较高、火力不错和价格便宜被中国看中。南京政府从1931年起采购该型机枪2600挺装备中央军,其余各系军阀也有装备,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多的轻机枪。

因为在国民党军队中装备基数巨大,这款武器自然也被红军大量缴获,成为红军的火力骨干,是红军压制敌人火力和突破封锁的好帮手。

图中左一红军战士使用的就是哈奇开斯1922。

“瑞士军刀”——启拉利KE7轻机枪

启拉利轻机枪,原产国瑞士,口径7.5毫米,使用25发弧形弹匣供弹。这款由老牌军火商西格公司生产的武器,由于连发射击精度差、性能平平而未被瑞士军方选为制式轻机枪。但跟哈奇开斯一样,它在万里之外的中国焕发了生机。

博物馆中的启拉利轻机枪。

这款轻机枪由于重量轻,容易操作,十分适应当时武器保养能力差、士兵素质较低的中国国情,所以南京政府一次性采购3000挺装备中央军。川军刘湘更是建造华兴兵工厂专门仿制生产,为便于与当时德械枪支统一弹药,口径改为7.92毫米,共生产6000挺。加上其他一些军阀的少量采购,使得启拉利轻机枪在中国的装备总量也很大。与中央军和川军反复交手的红军,也就有了不少缴获,它成为了红军装备数量第二大的轻机枪。

各系军阀部队大量装备启拉利轻机枪。

1935年5月25日,红军兵临大渡河边的安顺场。为掩护突击队抢占渡口,红军六个特等射手,操着缴获的启拉利机枪,用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有力支援了渡河17勇士的战斗,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无论是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还是决胜吴起镇,都能看到启拉利机枪的身影。现在,我们仍能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看到保存完好的启拉利轻机枪,这些“功臣枪”在向我们无声地诉说着红军长征的动人故事。

强渡大渡河时掩护火力就是启拉利机枪。

皮实可靠——麦德森轻机枪

说起丹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但是,这个小国却出产过一款经典的武器——麦德森轻机枪。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实用轻机枪,我国在军阀混战时期就有大量订购,并有部分兵工厂开展仿制。

麦德森的设计十分经典。

使用麦德森的中国士兵。

尽管麦德森射速较低,但由于生产质量较高,射击时相当可靠,故障率很低,深受士兵欢迎,使用口碑甚至比公认的好枪捷克式还要好。红军与各系军阀部队交战时,此款武器也有缴获,成为红军战士手中打击敌人的利器。

中国大量进口仿制麦德森机枪。

长征胜利后麦德森又成为八路军手中的利器。

其它型号

除了上述几款装备量较大的轻机枪外,红军在长征中还缴获过俗称“歪把子”的日本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和英国刘易斯“壮筒”式轻机枪等五花八门的武器。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些缴获的武器摇身一变,成为了红军战士手中的可靠伙伴,为长征胜利立下巨大功劳。

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壮筒”刘易斯式轻机枪。

黑旋风——马克沁式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原产德国,口径7.92毫米。长征中红军的重机枪主要是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及其各种仿制型。这款1884年问世的武器,是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加上首创的弹链供弹,射速高达每分钟600发,火力凶猛。

原装进口马克沁MG-08式重机枪。

仿制的“三十节”式重机枪。

虽然到了20世纪30年代,性能已不算先进,但在中国仍然是“神兵利器”,并被大量仿制。被红军缴获并带上长征路的,主要就是俗称“老黄牛”的沈阳兵工厂1921年开始仿制马克沁的30节重机枪,南昌起义油画中,前排醒目位置上,摆放的就是一挺仿制式马克沁,可谓是人民军队的“元老”武器。

各派别军队都普遍装备马克沁。

南昌起义油画中最醒目位置就是一挺马克沁。

长征中携带的马克沁。

由于机枪的凶猛火力要靠充足的弹药供应来实现,而中央红军长征时虽有重机枪357挺,但重机枪子弹只有15万发,平均每挺重机枪只有420发子弹,弹药供应十分紧张。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在湘江战役、土城战役等战役战斗中,这款重机枪仍然为红军战士阻击敌军提供了可靠的火力支持。

1935年3月,红军三渡赤水期间,3架国民党战机于3月18日轮番攻击中央纵队驻地。中革军委警卫营“土法上马”,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临时“客串”高射机枪,成功击落敌机一架,剩余敌机仓皇逃窜。

合影中红军装备了大量马克沁。

红军的马克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