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昶凝:党史军史的讲述者、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逸庭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7-11-06 10:39

一、化蛹——重整行装再出发

2008年是中国多喜多难的一年!这一年既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奥运年,又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的航天年。这一年还是一个灾难年,除了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卢昶凝的家乡也遭遇了全国性特大暴雪灾害。冰雪虽然寒冷无情,但人们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因为当时街道上都是解放军的身影,冰雪中的那抹无比耀眼的绿。风雪中军人的身体铸就了铜墙铁壁、狼藉中兵哥的双手托起了希望、臂挂“党员先锋队”红袖章的解放军同志是人民群众的定心丸。从此解放军的身影便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深受这次经历的影响,同年六月份的高考,油画专业全市第一名,本可以考入中央美院的她放弃了填报志愿,携笔从戎、参军入伍,成为了祖国母亲的女儿,开启了新的征程!

二、破茧——捶打磨炼再淬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没有哪一行是不付出就能有收获的。凭借大方得体的仪容仪表,卢昶凝顺利通过选拔,成为原南京军区某部军史馆备用讲解员。对于讲解员而言,岗位就是战场、讲解鞭就是钢枪。能立足本职岗位干出好样子才算是一个敢于追梦的四有革命军人。军史馆是一本无声的历史书,它留存着部队光辉的过去,肩负着向广大官兵展现部队优良传统与作风的任务,是传承忠贞信仰、战斗精神、优良作风的载体。每一件文物,每一个展厅,都藏着不同的党史军史小故事。带着对历史的了解,在馆长与解说班班长为领导组成的摸底考核组面前,卢昶凝开始了自己的首次讲解。“形象不佳、站姿太垮、表情生硬、前后鼻音不分……”本以为能够顺利通过考核的自己,却在点评时遭到了重重一击。面对这展线近6000米的三层展馆,面对装满三纸箱的解说词,卢昶凝愣是拿出了不服输的劲。一个月的时间,她没日没夜地沉浸在背不完的解说词中,查字典、听语音发音提高普通话水平,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班长教的技巧,讲解时嘴角微笑的弧度、手型与肢体语言等等。渐渐地,卢昶凝凭借自己的努力征服了考核组所有成员。数千场次的讲解任务,她默默地守候在英雄的“家园”,完成了从青春韶华的学生到一名合格的军史馆讲解员的华丽转身。“欲问大道,必先知史”,她把对历史、对英雄文化、对祖国的热爱传递给了一茬又一茬的官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