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军嫂的独白:荆棘过后,所有美好终会如期而至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子云 唐飞 姬田田 朱彦甫责任编辑:杨红
2020-04-29 09:04

凌晨两点二十八分,钻心的剧痛撕扯着我的全身,虽然这是我第二次躺在临产的床上,但那种痛苦却依旧无情地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用尽全力攥着身边的铺巾,耳边弥漫着杂乱的脚步声和母亲的呢喃。

“您好,在麻药注射前我们需要您丈夫签字确认。”

“他……”

“什么事情能比妻子生产更重要?”拿着表单的护士一脸诧异和不解。一瞬间,我心里压抑已久的委屈、伤心因为难挨的疼痛随着眼泪一起决堤。那个被我万般挂念又万般怪怨的人最终还是没能出现在我的身边。

除夕夜的晚上,伴随着十二点钟声的准时敲响,窗外的炮竹声噼里啪啦、不绝于耳,我躲进房间关紧门窗,窗外这样热闹,家里却寂静无声,眼泪一下子就落下来。节日热烈的气氛似乎与我无关,渐渐的,外边的声音变小了,我拿起手机,停止抽泣,揉揉泪水模糊的眼睛,拨通了新年第一个电话。

“你什么时候回来?第一个孩子出生你就没回来,这次还不行?”

“快了快了,中队已经同意了,过完年,我就回去,机票都订好了,一定赶上我们孩子的出生。”视频里刚站完岗的他脸上还冻得红扑扑的,一字一句都说的有些僵硬。

“好,不准变卦。”

楼下邻居一家三口点燃的烟火绽放出斑斓的色彩,把小院子里照的通亮。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地重复着这个心愿。

两分零四秒,大女儿睡梦中忽然的惊醒很快打断了这次通话,他嘱咐我照顾好自己后,匆匆挂断了电话。

或是心照不宣,或是不敢面对,关于突然蔓延的疫情,我们只字未提。

随后的时光里,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着不断攀升的数字,手中的马克笔在日历上勾划着希望。第二个孩子预产期临近,年味渐渐散去,他越来越忙,想让他回家的心愿更加强烈,脑海里却只留下那句:“照顾好自己。”

天空中笼罩着厚厚的阴霾,终于……

“对不起,亲爱的,我可能回不去了,我得留下。”

这边的我来不及避开孩子就失声哭泣,孕检时不在,胎教时不在,开心时不在,甚至难过崩溃时也不在……我多想入产房前牵着他的手,孩子出生后能看到爸爸和妈妈,仅此而已。

不管他怎么安慰,我一句都听不进去。

挂断电话后,我如风停后的羽毛,一阵阵钝钝的痛割裂着内心。看我落泪,大女儿跑到房间里,把去年他爸爸回来时我们一起拍的全家福递到我手中,“妈妈,爸爸还能回来吗?”我把她搂在怀里,看着照片里的那个他,一身绿军装挺拔威武,笑的温暖如光。

三年前的初冬,他一身绿军装,手捧一束红玫瑰出现在我的面前。为了买花跑了几条街,留在脸上的汗珠蒸腾出丝丝的白雾,我问他为什么跑着过来,他说:“不能迟到。”当时的我觉得眼前的人傻得真诚可爱。

我们隔着屏幕相互了解彼此,忍受着一次次突然的离开最后却也成了习惯。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你愿意成为跟我风雨共担的妻子吗?”我并没有直接回答,怪罪他的求婚这样随便和突然,心里却止不住“点头”。领证的那天,3月的微风习习,春花烂漫。

“当军嫂的路注定是孤独的,虽然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为了和他在一起,我去了他的驻地找到工作,而他却迎来了三个月的封闭集训,这三个月的时间,不止是在锻炼他,更是在考验我。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内心慌乱不安却只能自己默默扛下来。无助时,一个电话打过去却迟迟没有回音。除了等待,别无他法。为了不让自己多想,我努力把自己充实起来,工作回来点亮昏黄的灯,用画笔记录着每一天的心情。相聚却不能相见,这份孤单的“浪漫”,陪伴我度过了那近乎煎熬的三个月。

怀孕的消息是在双方父母的共同期盼下到来的,他在高兴的同时心里却隐隐不安。随着我工作的吃紧,他又不能时常回家,行动不便的我不得不搬回老家,虽然双方的父母都照顾的非常到位,但我还是希望丈夫能陪在身边。

漫漫的回忆中,我的心情沉浮起落,回忆着他的不好却也心疼起他的辛苦,安静的除夕夜里他默默守护着祖国的平安,酷热的夏日里练到蜕皮的双手,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给我写的长信,那些安慰的话、准时的问候、浪漫的小惊喜……也成了我回忆中的温存与阳光。

此时此刻,电视新闻里的报道未停,隔离室相望的医生夫妇、口罩下的最美笑容、八方驰援的志愿者和白衣天使……此刻我的他,也在某个地方守护着一片安静的夜。看着一个个身影毅然向前、学着前人的模样向死神抢夺生命的那一刻,我似乎理解了他的选择。一路走来,他一人担着大家,也担着小家。我和孩子需要他,国家和人民更需要他。他的愧疚我应该理解,而他的选择,我也需要支持和分担。

又是那样的初春,微风习习、春花烂漫。一路荆棘过后,所有美好终会如期而至。迟早有一天,他会戎装归来,站在我的面前,拍一拍满身的风尘,奔向他还未谋面的婴儿,回到我们的家。

幸福就是阳光、花香、思念,还有一身戎装的你。

(口述/姬田田,文字整理/刘子云 唐飞,图片/朱彦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