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驻地离青岛市中山公园仅一站地,10余间他从未进去游览过,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作画上,偌大的军人俱乐部里有一间小宿舍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盛夏蚊子叮咬,隆冬无取暖设备,颜料都冻住了。他画海报、刻会标,一年能出二百多套各类海报及宣传橱窗,为丰富部队的文化生活受罪竭尽全力。接近20年的基层美术实践悄然铺就了他的专业画家之路。90年代中考取军艺,以优异成绩及综合素质毕业后被海军政治部创作室选用。回首往事,他总结出一条公式:勤奋+机遇=造化。他说,人生在世,何谓幸福、幸运?莫过于事业与职业的完美统一,爱好与工作并轨。他为能有机会在张道兴这样德艺双馨大家身边工作深感庆幸,张老师喜欢同年轻人交往,动辄到他画室坐上片刻,谈经论艺说体会,一拨一个亮点。
自1986年五四青年节,他创作的水墨山水《岛城春色》,获青岛首届青年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至今,几十件获奖作品汇总起来,已是洋洋大观,足以出一部象样的画集,足以显示一位青年画家的功力、实力、潜力,但他一再谢绝朋友们的张罗,沉住气,再闷闷。
古往今来,国画园地之师承关系如薪火绵延,佳话不断,构成美术史上一大特色。朋友们也为他高兴,夸曰:“利军行啊,机遇好呀,这几年噌噌地。办个大型个展吧!出本大型画册吧!”自1986年“五四”青年节,他创作的水墨山水《岛城秀色》,获青岛首届青年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至今,几十件获奖作品汇总起来,已是洋洋大观,足以出一部象样的画集,足以显示一位青年画家的功力、实力和潜力,但他一再谢绝朋友们的张罗盛情,沉住气,再闷一闷……
他说,画这个东西是个慢功夫,切忌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以我的体会,头几个台阶比较快,今天获个奖、明天拿个牌,很见效果。但要再上一个台阶,中间会有一大段漫长的积淀过度期,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沉下心来,潜心修炼,清理思路,找准方向,奈住寂寞要有一段平凡的过程,不愠不火、不急不躁、不见成就、不为人知,直到准备充分了,再去攀登新的台阶。正是这段平凡过程将最终决定一个画家的艺术档次,作品格调及品味。画集不能急着出,一旦出了,又不能把不满意的作品挖下来,难免遗憾。画也不能急着卖,卖了,有一天连你自己也看不下去,又不能一张张去人家墙上揭。
生活中的利军就是这样,谦和恬淡,含蓄内向,默默做事,不事张扬,大小事心里都有谱,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自学画以来,他习惯于制定“五年计划”,一步步走向既定目标。
勤劳是看家本领。作品《先驱》采用对称式构图,突出画面正中李大钊半身塑像,以浮雕式笔法做成背景那密实沉雄的历史厚重,耆宿大贤,前仆后继,华夏儿女,英雄辈出。正所谓尺幅千里,鉴往知来。画家以其凝重之笔,在有限的空间里,活画出一部无限的英雄史诗,饱含激情地渲泄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压抑和悲壮。这幅作品他以平均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工作量,连续作画40余天而成。最终获得“青岛市纪念建置100周年青年艺术大奖赛金奖”并被李大钊纪念馆收藏。
为创作《破晓》,他专门借了一间房子作画室,白天照常上班,晚饭后迎来一天中最为亢奋的时刻,常常画至凌晨三点,以夜的静谥、情的激越,构成画面气象,以其年轻的生命热量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求完美地刻画出他心仪中的水兵形象。这幅画,他6易其稿,入选首届全国人物画大展,并与一些著名军旅画家的作品一道获奖,当时他还是一位基层业余作者。
入选全国九届美展的《警报》,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为近年来少有的反映和平时期部队生活的佳作。《抗联战士》、《涛声渐远》等,无论谋篇立意、笔墨形式,均达到一定高度,显示了作者驾驭主题性大幅创作的能力,及把握水墨语言的日趋稔熟。作为军旅画家,重视主题性创作,介入火热的现代生活,也是画家无形中须承受的压力,压力变作动力,方有大作力作。在利军画室,我翻看那众多作品照片,琳琅满目,惊叹于其数量之大,题材之广,下得功夫之深,我就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了。早在1984年,他的第一幅国画作品见于《前卫影苑》,夜里激动地不得了,一会儿起来开灯看看、再看看。灯亮着、心亮着、画亮着。欣喜于梦的种子在勤奋的土壤里育成第一枚芽蕾。
20年后有了《警报》。再过20年会有什么?那时他60岁。这期间他还须准备4个“五年计划”。他是个做事有条不紊的人,一步步都有设计,而且从未落空过。用他的话讲,走一步铺一块石头、垫一块砖,路就不知不觉地延伸去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为自己的出身自豪。利军小伙一个,白皙清奇,好相貌、好人缘,得一个绰号“大众情人”。难得他从不忌讳苦出身、穷孩子的过去,吃苦耐劳的秉性也正建立在这样的出身上。我俩聊天时吃黄瓜,他从根部苦涩处吃起,我也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菜肴里最动人的那块肉一准留到最后,为着留下满口余香。作为青年画家,利军以其清醒、自律吃苦耐劳等等美德立足画坛,足以抵御名利场无处不在的负面影响,安心作画,追求学养,如同风筝,飞得再高,总有绳系。
1983年5月末,《青岛日报》连续两天发表他最初的美术作品,两幅刊头设计,8块钱稿费令他喜不自禁,再加上两个月的战士津贴,买了两件皮背心寄给爷爷奶奶。如今,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在逐渐改善中,不仅农村的亲朋好友,慕名求教的基层战士他也总是热情相助,把为大伙做事视为一种快乐,一听电话响,赶紧出门去。爱人同其调侃说,又去铺路呀?他说是,帮人既是帮己啦!一个画画的人,如果没有亲和力,没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怎么会有充沛生动的画面语言?上海华师大有位老教授叫安振兴,我年来一直关注他的创作,认为利军的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童真、纯净,一再叮嘱他务必保持这种风格,这种难得的心境。
爱生活,爱大海。采访中,我又老俗套的一问:“你觉得同其他画家相比,自己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回答说:“一直保持感恩的心态,对世间万物、对生活中经历着的一切,都满怀感激之情”。还是在北海舰队军人俱乐部工作时,他记忆中共换过5位门卫大爷,全是单身汉、临时工。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利军必备好丰盛的晚餐,买了水酒、糖果等,到门卫房同老人一同吃年饭,年年坚持不辍。单身时到食堂一样样打好菜肴端了回去,成家后年三十晚上的第一锅水饺先给老人送去。北方年夜的水饺里夹有钢嘣,吃到它就象征一年好运气,利军叮嘱老人吃水饺时要留神,别伤着牙齿,果然吃到钢嘣,老人喜不自胜。
同利军交往,你会惊诧于他的周到、热情、细致,毫无时下流行的那种矜持感。他年纪轻轻,接人待物所表现出的亲和力难能可贵。他健美的外表和健康的内心世界是如此地和谐,造就了他的优秀。作为水兵,他酷爱大海,作为画家,他对生活有着特殊的爱恋。他写道:艺术究其实质应是生命的一种诗意表达。只有沉潜到生命与生活海洋的深处,才能体悟到生命与情感的本质,才能在作品里实现艺术技巧在更高层面上的探求。画出对生活的一往情深,对笔下人物的拳拳爱恋。就我而言,获益最大的莫过于辽阔而富有诗意的大海,坚如磐石的海岸,以及心胸如大海般宽阔、意志如海岸般坚强、情怀如浪花般浪漫的水兵们。坐在海边观海潮、听海音、嗅海味、读海韵、念海情,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咸湿的海浪中感受时代大潮的气息,冲击,激励自己拾阶而上,激流勇进。总之,我常常在波澜壮阔的海边一唱三叹,留连忘返,并最终成为艺海拾贝中幸运的孩子,在全国全军及海军各级大展中荣获了多种奖项。
留住梦乡好入画。作为军旅画家,利军以一个老实人的自觉,从不有意回避不易入画的现代军事题材,挑战难度,经受锻炼。在《锚》、《链》《小岛》、《缆》等作品中,寻求以高度的抽象与概括,表达其作为一名水兵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北海雄风》、《东崂巨龙》、《惊涛拍岸》等作品,则通过表现海的种种状态,赋予海人性化的性格与力量,展现万里海疆的神圣与尊严。《月光曲》、《岛城秀色》、《老家》、《海之子》、《惠安女》、《赶海》、《姐妹》等作品,则提示着中国水兵与相关群体间的纽带关系,揭示了其为祖国勇于牺牲的心理成因。《破晓》、《涛声渐远》、《青春无悔》等作品,则是画家对大海,水兵、祖国三位一体,彼此依存关系的深刻理解和诠释。画家笔下,或以水兵们昂扬的斗志入画,或以其酣畅淋漓的动感吸引观者,通过对青春旋律美的礼赞,传递时代气息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召唤。钢铁无情人有情,画笔生动靠冲动。
代表作《火火的歌谣》,尤其值得一提,此作也曾数易其稿。画得是一位战争岁月的中的女兵,抱膝坐于老乡屋门前的地上,一脸的安详、遐思、恬淡。似乎战争早已离他而去,小小年纪已是千锤百炼般的镇静、成熟。火红的辣椒垂悬于屋檐下,映着女兵秀美健康红润的脸庞、她在想什么?走出战火之后期望得什么?生命如歌 ,岁月似梦,青春依旧在,自是幸福人。好的遐想引领着观者的思路,彼此走近。那朦朦胧胧的诗意,淳朴恬淡的青春美,令人过目 不忘,不啻是利军绘画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是的,这火一样的歌谣一定会越来越红火,这无疑源于利军他胸中自有一团炽热的情,这情就是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的挚爱。他适合画这类青春偶像般的角色。他自己何尝不通身洋溢着青春气息。40岁的他,也许仍旧生活在多梦的季节吧?儿时他望着自家的墙壁,记忆里的幻觉留下的是为最初的图画。入伍后许多次梦里醒来,总想穿一身漂亮的水兵服回乡省亲,却因执著于作画,一再放弃年节假休而未能如愿,直到白色的水兵服换作了军官服。把梦留住,也即把青春留住、把美留住,愈久弥香,通过作品奉献读者一个好心情,一看就知道是那个画大海的画家,叫王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