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水,鄂北之屏障,荆楚之襟喉,自古为兵家重地。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至今传颂着李先念、徐向前等革命前辈英勇作战的故事。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情谊深。数十年来,广水人民和驻广部队携手共建,融合发展,共同谱写出新时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时代乐章。
近几年来,广水双拥工作成果丰硕,连续四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三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双拥是广水的优良传统,也是广水的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我们要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向更高、更新的层次迈进!”广水市委书记吴超明说。
文化双拥:凝聚军民奋斗力量
2013年8月19日,广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秀玲带领市委办、组织部、广电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到空降兵驻广某部考察学习军营文化建设,与部队首长一起探索文化双拥的新路子。
“用优秀文化凝聚广大军民奋斗力量!”近几年来,广水立足优势,积极开展文化双拥,以文化认同筑牢军政军民相互团结的思想基础。
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成员,广水以建设“红色大别山”为契机,积极修复将军寨、兴旺寨、绿茅寨等红色战场遗址,加快挖掘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鄂豫游击队旧址等红色文化,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唱响红色文化,带动和激发群众学军、拥军、爱军热情。
广水是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该市凭借这些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文化双拥品牌,形成了与“文化强市”战略和军营文化建设同频共振的双拥新格局。该市在驻军部队成立诗词楹联书法分会,每季度,市诗词楹联书法协会和部队诗词楹联书法分会组织活动,开展以军民共建为主题的交流、采风、展览等活动。每年春节,军地书协会员到集镇、广场、社区免费为人民群众写对联,为优抚对象赠春联。近3年来,军地推出作品600余件,其中部分获省级以上奖励。
今年正月十五,广水市元宵节传统文化节目汇演在该市东岳体育广场隆重举行。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彩船、舞狮、高跷、蚌精等精彩节目依次上演,让在场群众大饱眼福。尤其是空降兵驻广某部表演的威风锣鼓,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多年来,广水和驻广部队经常联手开展文艺活动,不仅活跃了军地文化生活,还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去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军地双方联合组织开展“当十八大宣传员,做美丽中国建设者”为主题的军民联欢活动。联欢会上表演的文艺节目,很多是军民自编自演,有的把十八大精神编入观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节目中,受到军民的欢迎。
该市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勇当“文化双拥”生力军。该市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学历教育,提高官兵的文化素质。为使退役士兵能有一技之长,该市民政部门主动联系优秀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退役士兵的定点培训学校。2010年以后退出现役、未安排工作岗位的城乡退役士兵,到该市相关部门办理了报到登记手续后,均可根据个人意愿、自选专业到指定的职业技术学校参加技能培训。培训期间的学杂费、住宿费、技能鉴定费由政府“买单”,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费。
该市科技、卫生等部门还主动送电脑及医疗设备到军营。为了方便部队官兵购书,该市新华书店长年开展送书到军营活动。每次送书之前,书店都精心挑选书目,力求符合部队官兵的阅读需求,收到良好效果。每到一处,书店的图书就吸引了众多官兵前来选购。
该市还不断拓宽文化双拥领域,丰富文化双拥内容,不断巩固军民鱼水深情。该市妇联、团委组织军地青年开展“鹊桥会”等联谊活动,促成了100多名部队官兵与地方女青年喜结良缘,在军地传为佳话。
平安创建: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随着时代发展,军地安全稳定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该市在推进平安广水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深入开展军地平安创建工作,军地联动、相互支持,共同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该市建立了军地应急机制,成立了军地应急指挥部,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2011年4月15日,空降兵某部士兵在空降中不慎摔伤,市第一人民医院派驻到现场的医疗应急小分队迅速实施救治,妥善处置了士兵伤情。 该市公安干警、社区治安联防队员,配合部队安保人员,成立军警民巡逻队15个,对部队营区、库房、场站及军事设施联合巡逻,有效维护了部队周边治安环境。该市公安局增设八里岔机场派出所,提高场站治安防控能力。多年来,军管区及军营周边没有发生大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部队官兵是我们的亲人,绝不能让亲人受委屈!”广水市市长黄继军说。该市把涉军维权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他们借鉴各地经验,在该市人民法院设立涉军案件合议庭,该市人武部成立维权法律服务站,司法局设立涉军法律援助中心,对涉军案件坚持“四优先”: 优先受理、优先审判、优先审结、优先执行。
为了让军人军属了解维权渠道,每年新兵入伍时,广水市都向新兵及其家长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注明法律服务的范围、职责和联系方式。去年9月,驻军某部干部郭某上街购物时被一名地方青年驾驶的摩托车撞成轻伤,肇事者逃逸。郭某立即拨通了联系卡上的电话,该市及时协调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依法维护了郭某的权益。
军地涉军维权职能部门对军人军属的来信来访,能协调解决的及时办理,一时难以解决的,指定专人负责跟踪问效,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3年来,广水市军地先后帮助10多名军人军属解决了涉法问题。
广水地区驻军较多,军人消费纠纷时有发生。为有效维护部队官兵的合法消费权益,从2006年开始,该市开展了“消费维权进军营”活动。目前,该市工商部门共在辖区驻军营地设立消费申诉举报点17个。
为充分发挥各营区申诉举报点的作用,该市工商部门统一制作各站点牌匾、统一配备申诉举报登记卡片、统一公布申诉举报电话、统一公开限时服务承诺。同时,还在每个申诉举报点确定一名工商干部、一名部队后勤军官为申投诉联络员,实行定点联系、定时走访、定责调处,有效提高了军人申诉举报的调处效率。
消费维权进军营活动得到了驻地部队的大力支持,虽然部队官兵走了一批又一批,但17个消费申诉举报点却从没有出现过人员断档现象,驻军官兵及驻军家属的申投诉,件件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调处。
驻广部队担负着国防重要军事训练任务,后勤保障车辆较多。广水经常组织交通民警到部队给广大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采取上安全课、举办交通事故图片展等办法,不断增强部队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主动为该部队军事训练保障车提供安全技术检测,将检测的结果通报给部队,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受到部队好评。
融合发展:同建共享惠军利民
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广水和驻广部队同心同向,共建共享,军民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
长期以来,广水始终发扬革命老区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把支持驻广部队建设作为巩固国防、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支援部队建设。
驻军某部南门扩建,需征地200亩,由于所涉地块招商企业征用在前,市政府通过土地置换,保证了部队的用地需求,使军营扩建得以顺利进行。
2011年底,上级提出将郝店训练场弹道区居民整体搬迁的意见后,广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广水市委书记吴超明为政委、广水市长黄继军为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空降兵郝店综合训练场搬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在郝店镇设立办公室和食堂,现场进行指挥协调。搬迁工作涉及5个自然湾、197户,耗资5000多万元。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整个搬迁安置工作有条不紊,没有一例赴随州、省上访事件发生,得到部队、地方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广水坚持拥军与优属并重,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脚踏实地办实事,真心诚意解难题。多年来,该市克服困难,不折不扣落实相关优抚政策,妥善安置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和退役士兵,千方百计解决优抚对象的困难。对军人及烈士子女上学,该市实行“三优”:优先、优录、优惠。
“军队负担小了,军人的包袱没了,部队战斗力才更强,国家安全和地方发展才更有保障!”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广水人民倾力支持、服务部队的心声。
人民厚爱子弟兵,子弟兵更加热爱驻地人民。驻广部队坚持“热爱广水、建设广水,发展广水”,踊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重点工程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广水跨越赶超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奏响 “爱民曲”。驻广部队广大官兵踊跃参与各类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近年来,共向广水捐款10多万元,捐献衣被5000多件;组织官兵300余人次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
在重点工程建设中乐当 “先行军”。去年,广水启动应广大道扩建工程,驻广部队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年多来,驻广部队共投入劳力800多个,出动机械车辆200多台次,参与重点工程建设10多个。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当“突击队”。2010年7月17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突袭广水,城区一片汪洋。广水市领导向驻军请求支援。某部首长率官兵1000 余人,带冲锋舟、橡皮艇100多艘,组成20个抗洪抢险应急分队,进行紧急救援,转移被困群众2000余人,无一人伤亡。
去年,广水遭遇历史特大干旱,城乡生活用水陷入严重危机,部分乡村人畜饮水异常困难。驻广部队及时调派力量投入抗旱救灾行动,共出动官兵400多人次,送水车辆100多台,缓解了群众燃眉之急。
由于持续干旱,广水去冬今春两季频发森林火灾,驻广部队闻警而动,先后出动官兵800多人次灭火,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免受重大损失。
巍巍中华山,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双拥故事;涓涓徐家河,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军民鱼水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