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科普:大黄素的功效与应用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顾建文责任编辑:胡骏
2015-10-12 08:23

作者简介:顾建文,著名脑外科专家,博士导师,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全军神经外科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理事。

大黄素是一种经基葱酮的衍生物,是荟大黄素、芦荟酸等葱酮类化合物, 与浸渍法、回流提取法、超大黄的有效成分之一, 存在于大黄、何首乌、决明子、首乌藤、声提取法比较, 其具有高效、快速、操作简便、低温等优点。虎杖等多种药材中, 其药理作用广泛,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

大黄素的药理研究

抗炎、抑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原虫。

1 抗炎,祁红研究发现, 1 次灌胃大黄素3 0 、6 O n l g月`g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踌肿胀, 灌胃60、10 n l g月`g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踌肿胀, 且随剂量增大, 抑制作用增强;灌胃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腹腔注射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急性胸膜炎的渗出与白细胞游走。

2 抑菌大黄素具有广谱抑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对链球菌亦很敏感, 其次对白喉、枯草、炭疽、副伤寒、痢疾、流感杆菌及肺炎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效, 对厌氧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3 抗病毒大黄素对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 B 病毒、冠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单纯疤疹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雷湘等研究了大黄素与不同中药活性成分配伍后体外抗萨科奇病毒的作用, 对病毒直接作用效力最高的药物组合为大黄素: 姜黄素: 苦参碱; 抗病毒合成效力最高的药物组合为大黄素: 姜黄素: 苦参碱。大黄素抗单纯疤疹病毒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吸附和穿人过程而阻止病毒复制。

4 抗真菌对茜草科、鼠李属等的抗真菌活性进行筛选, 发现主要的葱酮配基包括大黄素具有抗真菌活性。

5 抗原虫Z a k 研究发现, 大黄素具有广泛的抗原虫活性, 包括罗德西亚布氏锥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和恶性疟原虫lK 株。

神经损伤修复作用

顾建文研究团队在中药大黄的药用研究方面涉及战伤、应激、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相关研究2008年度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抗肿瘤作用

大量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 大黄素对多种人和动物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如, 乳腺癌、宫颈癌、胰腺癌、肝癌、口腔鳞癌、白血病等。H ua ng Q研究发现, 大黄素通过抑制活化剂蛋白一1(AP一1 )和核因子一沼信号途径来抑制间质金属蛋白酶一9 的表达, 从而达到对人癌细胞侵袭作用的抑制。rS i vm as G 等发现, 大黄素可以诱导人子宫颈癌细胞的凋亡, 其机制是通过聚腺普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的裂变和半胧天冬酶一9 的激活。

肾保护、抗肾间质纤维化及利尿作用

1 肾保护作用w 白Il g J 等23[] 发现, 大黄素可以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p 3 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 A R K )途径的活化并降低纤维蛋白连接素的表达, 从而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2 抗肾间质纤维化宁英远等24[] 研究发现, 大黄素能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周期的进程。

3 利尿作用余南才等25[ 研究发现, 大黄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素氮的浓度, 利尿的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给药后, 尿管蠕动波增强, 尿中钠、钾含量明显增加, 大黄酚在体内可相继氧化为大黄素和大黄酸, 进一步起到利尿作用并增强药理活性。

肝保护作用

大黄素具有防治肝癌、防治脂肪肝、抗肝细胞纤维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保护受损肝细胞等作用。

1 防治肝癌S hi he D E 等126] 研究发现, 大黄素对eH p GZ c/ 3 A、PL c 护RF 5/、s K一HEP一1 肝癌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 防治脂肪肝董蕙等2D[ 研究发现, 大黄素对酒精和高脂饲养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抗肝细胞纤维化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细胞。展玉淘等128] 研究发现, 大黄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的直接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

4 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党双锁等29[] 研究发现, 大黄素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肝细胞缺血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林胜璋等研究发现, 大黄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该作用与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程度和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对胃肠道的作用

大黄素具有泻下、抗幽门螺杆菌所致溃疡和应激性溃疡、保护大鼠肠私膜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肿瘤坏死因子( T F N )一a 的生成和N O 的大量释放, 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与活化13 1] 。大黄素能增强小鼠的小肠蠕动功能, 其机制是促进胃动素分泌, 降低生长抑素含量和抑制小肠私膜N 扩一r一AT P 酶活性。

抗氧化

大黄素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郭阳等阴探讨了大黄素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大黄素能明显提高超氧化合物歧化酶( SO D ) 活性, 降低血清中丙二醛( M D A )含量, 并增加谷胧甘肤过氧化酶的活性, 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对恢复牙周组织健康有明显效果。.4 7 抗脑缺血损伤大黄及其提取物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 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李建生等研究发现,大黄素抗脑缺血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组织炎性级联反应和提高脑保护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 抗心肌缺血w l l y 等l润建立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模型, 发现大黄素能防止急性心肌梗死, 其机制是通过减少心肌梗死区域TNF一a 的表达和核因子一沼的活性来抑制炎症反应,通过抑制半胧天冬酶一3 的活性来抑制心肌细胞的坏死。

2 抗动脉粥样硬化舒筱灿等阴观察了大黄素对鹤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血脂水平和病理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黄素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血脂的作用。

3 降血糖杨禄红等阴研究发现, 大黄素、黄连素能使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明显下降, 且大黄素能提高其胃肠动力。

4 抗心律失常刘影等138] 研究了大黄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钙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 小剂量大黄素有正性肌力作用,大剂量大黄素有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双向调节细胞内钙浓度。

5 降血压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水钠储留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 大黄素具有一定利尿作用, 因此也具有一定降压作用。

6 降血脂及降脂、减肥作用杨永清等阴研究发现, 大黄素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前体脂肪细胞凋亡, 故具有潜在的降脂、减肥作用。

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LI Z 等发现, 大黄素和黄蔑普的联合应用可以减轻胰腺炎和肺损伤, 降低血清淀粉酶、组织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IL ) 6 水平, 其作用机制是减少组织T L R 4 的表达, 而T L R 4 对于急性胰腺损伤和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 免疫抑制作用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 o nA ) 束目激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 nA 诱导的I L 一2的产生。孟柯伟等41[ ]研究发现, 大黄素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作用, 与环泡素A 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2 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张骏等42[] 利用脂多糖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为过度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 用生物学方法和荧光一分光光度法测定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T 卜F一a 、IL一1 、IL一2 和C扩水平。结果显示, 大黄素对于T N F一氏C扩的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当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 大黄素对TNF一a 的分泌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有利于机体在维护免疫自稳状态下, 发挥T N F一a 抗感染的生物活性; 当机体在重度感染时, 大黄素可明显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的T N F一a 等细胞因子。由此可见, 大黄素一方面对过度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和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对机体的正常免疫防御功能又有促进作用, 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对骨代谢的影响

大黄素与骨代谢有关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大黄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可使去势雌性大鼠迅速恢复性周期, 临床试用发现其具有卵泡激素样功效, 口服对痛经、子宫内膜炎患者有类似雌激素的效用, 并且与雌激素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 能激动受体产生生物效应。其次, 大黄素有抗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活性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且大黄素对脂代谢的影响和对脂肪细胞分化方面的调节作用可能也有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

结语

随着对大黄素研究的深人, 大黄素良好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技术及临床应用前景将逐渐显现。对于大黄素这种用途广泛的天然有效成分, 其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 这些方法也将促进植物活性成分的开发和传统中草药的现代化研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