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你觉得在你谈到的三个条件中,哪个最难做到呢?
圣贤:回顾我的整个经历,我感觉最难的是将平均分保持在85分以上。一是因为部分课目难度很大,也许排名已经很靠前,但是成绩远远达不到平均分;二是因为一次、两次考出理想成绩可能不难,但是经常性的保持高分并不容易,这需要每一门课程都全程投入、每一堂课都全神贯注;三是参加活动、担任学生干部等对于学习时间有一定影响,如何平衡好工学关系也很值得思考。

笔者:确实是这样,我也深有体会。及格容易,优秀很难。在大学四年中,你曾代表学校去过很多地方,比如北京、广州、纽约等,你去这些地方都参加了哪些比赛呢?
圣贤:回想起来,大学四年确实去了不少地方,这应该得益于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学校的模拟联合国社团。在模联中,我结识了一群非常优秀的老师和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还记得第一次去北京,是去北京大学参加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赛。初次参赛的我比较紧张,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逐渐轻松起来,开始享受比赛的过程。第一次比赛,我与搭档取得了团体特等奖和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当然,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代表学校去纽约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赛,跟其他国家的选手同台论剑,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正是在模联的淬炼,为我日后参加雅思考试和出国留学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笔者:不经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扑鼻香!你的经历着实令人佩服,在发展自身特长的同时,也没有落下自己的功课。圣贤,那你在拿到留学名额之后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圣贤:在拿到学校的留学名额后,我首先接受了学校的政治审查。随后,我与科大负责此项交流项目的教授进行了沟通,并与悉尼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李永辉教授取得了联系,最终拿到了悉尼大学发给我的录取通知书。凭借这份宝贵的通知书、个人简介、思想政治素质测评等,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给予我这次国家公派交流项目的机会。
笔者:那么圣贤,你在出国留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感悟呢?
圣贤:感悟呀,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算是心理上的成熟吧。在出国之前,曾多次梦到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笑)。在科大过惯了集体生活以后,直接适应留学生活的确很难。对我而言,突然间没有了连队的“哨声”,上课、做饭、休息、训练变得毫无规律。生活之中时常与孤寂为伴,也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所以,看似光鲜的留学生活也有着外人不曾了解的辛酸。
笔者:但是你最后还是取得了优异成绩,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期间你的心态发生了哪些转变呢?
圣贤:这段时间的确很难,但是我坚持看《苦难辉煌》这本书,逐渐找到了曾经的自己。金一南少将说,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人的精神,我很喜欢这句话。长征中的老一辈革命家最初化解了四面八方的围追堵截,才逐渐开拓出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爬雪山”等这些胜利是千万红军用筋骨、鲜血换来的,这血与火的岁月终将载入人类史册。作为一名党员、军人,特别是将来要带兵打仗的指挥类学员,眼前的困难与前辈们所经历的那些相比真不算什么。
想到这些,我开始学着适应留学生活的节奏,变得从容起来。这难得的留学生活,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课堂间隙我与教授聊天,适应他的语音语调,以便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室中,我阅读英文文献,不懂之处就找学长讨论;在每周例行报告中,用英语进行汇报讲解,提高自我要求;生活中,我加入当地“长跑团”、实验室羽毛球队,由跟随者逐渐变成领跑者;每逢周末,参加同学聚会,扩大朋友圈。就这样,我走出了生活的低迷,逐渐掌控自己的生活。

笔者:真为你骄傲,你的经历一定会鼓舞学弟、学妹们努力奋斗的!谢谢李圣贤同学真诚的分享与讲解!
(本文作者李圣贤系海军工程大学学员,王登科系南京炮兵学院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