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河南省叶县军地合力探索职工和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新路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李黎 苏晔 王鹏淼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4-03-22 07:24:49

河南省叶县军地合力探索职工和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新路——

一份抓建“两支队伍”的试点答卷

■李 黎 苏 晔 王鹏淼

职工和专武干部年终考核优秀率达95%;两名职工荣立三等功;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4项试点任务;今年上半年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达84.68%……春风送喜讯,河南省叶县人武部喜事连连。喜讯的背后,是3年来叶县军地合力推动政策性、机制性突破,创新破解职工和专武干部队伍“选、训、用、管”难题的有益探索。

“老武装”的尴尬事

曾几何时,在人武系统流传这样一句话:“飞鸽”式的专武干部,“永久”牌的人武部职工。

历经地方多次改革调整,人武部职工队伍面临个人发展受限、身份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呈现“老龄化”“松散化”倾向。

还有一支队伍也面临难题。全县49名专武干部兼职两项以上者达98.6%,“专武干部不专武”的现象比较普遍。

2017年年初,上级突击点验该人武部,3名乡镇专武干部和2名职工不在岗,拉动考核成绩排名垫底。

“抓‘两支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军地要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该人武部部长王万里介绍,他们多次尝试推动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但囿于历史原因和机制壁垒,“两支队伍”建设起色不大。

2021年9月,河南省军区赋予该人武部“两支队伍”建设试点任务,县委常委议军会上,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徐延杰带领大家统一思想,探索建立“两支队伍”军地共抓共管共育机制。不久,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牵头挂帅,人武部、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等11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专班,同“烧”一把火、合奏一首曲,从根本上解决“两支队伍”建设难题。

“试验田”的协奏曲

这3年,对叶县退役大学生士兵宋鹏来说是人生的又一段荣光。

2021年8月,退役返乡的宋鹏考录为专武干部。从退伍兵到公务员的“漂亮转身”,是“两支队伍”建设带来的红利。

该县出台规范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文件,要求专武干部优先从退役大学生士兵中选拔。自2021年以来,该县每年拿出不少于3个公务员编制,从退役大学生士兵中招录专武干部。

目前,像宋鹏这样具有干部身份的专武干部在该县达85.7%,有服役经历的达55%,先后有10名优秀专武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在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上,我们坚持联合培养、一体考评。”县委组织部部长谷中奇介绍,军地联合制定专武干部量化考评措施,从根子上解决专武干部不专、晋升渠道不畅、工作动力不足等问题。

职工队伍建设也驶入快车道。县委、县政府和人武部联合出台《叶县民兵训练基地职工队伍建设规范》,明确岗位设置、任职条件、考评考核、职务晋升、调整补缺等14条措施,从解决编制、畅通渠道、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将基地干部职工纳入全县干部职工大盘子,统一调配使用,打通人员进、考、升、退链路。

“军事部”的新景观

小小一张表,背后有乾坤。

笔者在该人武部办公楼走廊墙壁上看到一张《职工队伍月赛季评一览表》。日常工作、“十项技能”考核、大项任务完成等6项内容,谁哪个月哪些工作完成得好,小红旗标注得一清二楚。

“去年,人武部结合省军区开展职工‘十项技能’升级活动,设立这张‘龙虎榜’,激励大家干起来、比起来、争起来。”该人武部一名职工坦言,这张表与年终评先评优、个人进步挂钩,让大家不敢懈怠。

靠大环境稳心、靠好政策暖心、靠人情味拴心、靠严制度收心的“四靠四心”做法,使该县“两支队伍”建设成效逐步凸显。

去年5月,在人武部整组、防汛等大项任务压茬推进时,职工王二明带领47名军训教官,出色完成7850名新生军训任务。

今年由该县专武干部和人武部职工担任教员演示的“无人机分队保障部队跨区机动”课目,即将代表平顶山军分区参加省军区教练员集训比武。

“国防教育教员”是民兵训练基地副主任王艳娟的新头衔。她探索走心入脑的国防教育新方法,联系指导的叶县高中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为更好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民兵训练基地副主任陈亚玺潜心研究,联合电信部门设计征兵咨询电话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一键查询、一键咨询、一键举报”。

邓李乡、马庄回族乡武装部探索推行的普通民兵连积分管理办法,被市里转发推广。

翻开该人武部的荣誉簿,近3年来,12名在岗职工中,4人荣立三等功,8人先后被市、县两级评为“劳动模范”“防汛抢险先进个人”;18名乡镇武装部长中,1人荣立三等功,3人被省、市两级表彰为“优秀专武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