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征程,一等功的“含金量”可以远超这项荣誉本身
2019年,马帅彻底走下国际赛场前台,拐入另一条赛道。
他所属的团队为长远计,决定选用新人参加“苏沃洛夫突击”比赛。马帅则被任命为全团装甲装备射击“总教头”。
由于连续3年先后参与“坦克两项”和“苏沃洛夫突击”的备赛和最终比赛,马帅对我军多代多型现役装甲装备的射击方法和训练模式都了如指掌,积累了大量经验。
然而,看到参赛选手名单,马帅还是皱起眉头:这支参赛队的队员平均年龄不足24岁,没有一人有大赛经验。“这也太‘新’了吧!”他不禁感叹。
经过紧张备赛集训,踏上2019年的“苏沃洛夫突击”赛场后,新队员们的表现只能用“惊艳”一词形容。
这次比赛,中国参赛队不仅实现“无脱靶、无失误、无故障、无罚时”的赛前目标,还包揽单车赛前3名,夺得接力赛冠军。
最重要的是,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刷新了马帅他们头一年取得的成绩,再次打破最好纪录。马帅的得意弟子、中士炮长张超军也在比赛结束后不久荣立一等功。
马帅用3年拼搏才达到的段位,缘何被新队员一次超越?
“贵在毫无保留的教授和传承。”张超军说,他们刚踏入集训队,就收到了马帅整理的一本涵盖47条训练和参赛失误的《教训手册》。
3年备赛参赛,马帅把能用的、不能用的训法都摸索了一遍。集训之初,他就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帮新队员们捋直了不少弯路,为最终赛场夺冠奠定了基础。
“没想到夺冠之路可以复制,一等功的荣誉也能代代传承!”在战友眼中,马帅的一等功“含金量”十足,产生了“溢出效应”,开始影响和培养更多人成为尖子、成为下一个“一等功臣”。
在马帅努力下,这种“溢出效应”还在放大。
组织团里的装甲装备新炮长集训,面对火控计算机长时间高频率实装训练、使用寿命受影响这一实际,马帅萌生了设计一款模拟程序,替代某型坦克火控系统早期实装操作的想法。他主动找到修理连火控系统修理技师商量,俩人一拍即合。
最终,他们结合训练需求,经过反复修改,设计出一款完全等效实装操作的模拟小程序。这个小程序体量小、运行快,推广使用极为便捷。
随后,该团将这个程序带到院校进行鉴定,获得相关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
如今,这个小程序不仅成为该团装甲装备炮长训练的好助手,也成了院校装甲专业学员训练的“网红产品”。
马帅的探索和付出远不止这些。
今年专业训练阶段,马帅注意到,有的分队由于缺少专业的训练督察和指导,导致训练效益提升较慢。
“让懂训练的人督察训练,发现真问题,抓出‘含战量’。”看到问题就坐不住的马帅,很快找该团领导提意见。
该团不仅采纳了马帅的意见,还选定6名各专业领域的“训练大拿”,由马帅牵头,成立首个士兵训练督察组。
为方便他们开展工作,该团党委还将两台车特批给他们使用,并公告全团:马帅他们任何训练场地都能去,任何训练问题都能抓。
某营组织列兵坦克驾驶考核,优良率超过80%,正当组训人员沾沾自喜时,督察组却开出“训练场违规洒水”“限制杆刷醒目颜色”等训风不实的“罚单”;某连夜间射击课目存在弱训问题,督察组立刻予以指出,当得知他们缺乏有经验的射击教练员,担心施训发生安全隐患后,马帅立刻请缨担任该连“客座射击教练员”……
既带“火眼金睛”,又送“锦囊妙计”。对于马帅带的这个士兵训练督察组,官兵们直言又怵又爱。而该团党委则借此更好掌握了真实训练情况,为制订训练方案、改进训法战法提供了有力抓手。
今年上半年,这个团参加所在师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一举斩获7项第一。
对于马帅在练兵备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该团领导点评说:“马帅用行动证明——踏上新征程,一等功的‘含金量’可以远超这项荣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