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企之:抗日模范县长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8-04-28 17:11

郭企之,原名郭福记,1915年生于河北省南宫县安宋庄。1930年在南宫县立中学学习期间,追求进步,由该校老师杨洁斯(冷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地下党组织的活动。那时,上海党组织不断往该校邮寄文件和传单。后来,学校的革命活动暴露,受到当局查抄,并要逮捕杨洁斯。从此,传单文件就寄到郭企之家里。

郭企之中学毕业后,一面在家务农,一面在党组织领导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油印文件和宣传品。他常去集市、庙会、剧场散发传单。

1935年,郭企之参加了著名的“冀南农民武装暴动”。他带十几个人砸了巨鹿县苏各营的警察局,缴获大枪20多支。在这次战斗中,郭企之负了伤。暴动失败后,敌人搜查严密,他被迫到保定暂避,后来秘密返乡,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华北,国民党军望风南逃,使华北大片国土沦于敌手。1938年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进入冀南,驱逐日冠,摧毁伪组织,肃清土匪,安定人心,并团结争取各种地方抗日武装,发展人民抗日组织和救亡团体,建立抗日政权,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当时,郭企之上有老母,下有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他。但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把侵略者早日赶出中国,他毅然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行前,他写了一首告别母亲的长诗,抒发了他与亲人离别的眷恋之情和以国事为重的大志。他深情地对妻子高华说:“等着吧,胜利后我一定回来看望你。万一我牺牲了,就是敌人把我的头挂在大街上,你也不要哭,要带着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1938年初,郭企之任南宫县战委会组织部长,同年8月调任中共南宫县委宣传部长。9月,郭企之任冀南行署巡视团团长,受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的派遣,到曲周县协助县委、县政府开展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实行减租减息,建立农会等项工作。

郭企之在曲周深入工作,联系群众,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曲周县的大村镇是地主恶霸盘踞的地方,工作难做,他就常去大村镇,具体领导。他讲究工作方法,善于在斗争中总结经验,每到一个村,就发动群众组织起农会,向农会干部和群众宣传“双减”政策。开展斗争前,他先调查摸清底数,如本村有几户地主、财产有多少、武装力量有多大和政治态度如何,村里有多少雇农、佃农和贫农,受压迫和剥削的状况如何等,根据情况展开有的放矢的斗争。郭企之立场坚定,处理问题果断。在“双减”斗争中,一个村庄发生地主杀害雇农的事,他立即提议并报请三专署批准处决了这个不法地主。处决该地主时,他召集其他村的地主来看,起到杀一儆百、震慑敌人的作用。群众无不扬眉吐气,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的热潮中来,很快打开了局面。与此同时,郭企之十分注意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各阶层、各界人士,做到既广泛发动群众,又巩固地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随着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民主运动普遍高涨,凡是八路军收复的地方,都要民主选举各级抗日政权。9月,曲周人民选郭企之为县长。

郭企之还兼县大队队长,带领全县军民开展抗击日军的艰苦战斗。同时他不断教育干部,领兵打仗要爱惜战士,尽量减少牺牲。他说:“这些战士,都是好兄弟,死一个你心里啥滋味?家属心里啥滋味?所以打仗不要盲目,不要因为咱们的失误,有无谓的牺牲。”一次,县政府在龙堂村遭日军包围。敌人来势汹汹,数倍于我,郭企之根据我方非战斗人员多的情况,果断地决定就地疏散,化整为零,利用多种方式躲过搜捕,脱离敌人包围圈,转移出来后到槐桥镇集合,避免了一次大的遭遇战。还有一次,郭企之与县大队在三区刘大寨突然被日伪军包围。为了弄清敌情决定对策,他派人顶个大草篓,蹲到房顶上四面观察,弄清敌人哪面多、哪面少,哪面是日军、哪面是伪军,然后布置战斗。他指挥一小部分战士佯攻日军包围的方向,并点着一个草垛造声势,而命令大部分人从伪军方面突围;突围出去的人又绕到日军背后夹击,接应包围圈里的同志。这样不仅顺利突围,还大大减少了损失。郭企之有胆有识,干部、群众称他为“文武兼备的好县长”。

郭企之群众观点很强,又注意工作方法。他上任不久,为了研究扩大兵源,主持召开各级干部的扩军会议。他不是简单地布置任务,而是先讲清形势和扩军工作的意义,首先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然后再介绍工作方法。他说:“要造成‘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大好局面,就得先打通母亲和妻子的思想,让她们成为动力。古代有岳母刺字,教子精忠报国,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这都是古代的巾帼英雄。不让丈夫、儿子参军抗击日寇,怎能保卫家乡、保卫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怎能保卫妻子、儿女不受污辱?!”这些话说到每个人的心里。干部回去后,也按郭企之讲的宣传,并注意解决群众的困难,果然大见成效,县大队很快由两个连扩充到四个连,并保证源源不断地给正规军补充兵源,扩大了抗日武装。

1939年2月9日下午,郭企之一行三人骑车来到南里岳村开展工作。进村后,他们来到村长贾培文家,召集本村的党员干部了解情况,一直到深夜。随后,他们就住到胡子寿家。不料,就在郭企之他们进村时,被装成拔牙卖眼药的汉奸石三春发现,日军当夜纠集曲周、邱县两县的日伪军近500人,包围了村子。拂晓,敌人进村挨户搜查。当郭企之他们发现时,已十分危急。他果断地率领其他二人骑上自行车向村南庙堂方向突围。由于敌人重重包围,他们被冲散了,郭企之右腿受伤,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随后,他就回村躲在一个草棚子里。

这时,敌人把群众赶到一个大苇坑旁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狡猾的日军宪兵队长平岛,命人把村长贾培文找来,强迫他站在一堵墙后面,把墙挖了一个洞,让他通过墙孔认人,是本村的人就点头。乡亲们一个一个地走过,贾培文村长的头一下一下地点着,其中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当全村人查过大半时,敌人起疑心了。平岛让一个汉奸从人群中走过,贾培文村长也照样点头。平岛像疯了一样狂吼一声,用刺刀刺向村长,连扎九刀。贾培文村长壮烈牺牲了。

郭企之负了伤,不便躲在人群里,便向东南坟场冲去。当他冲出有一百米时,被埋伏在坟场的敌人发现,连开三枪。郭企之倒下了,敌人蜂拥而至。由于他随身带的文件没及时销毁,日军便得知他是八路军干部,立即押到南里岳村教堂。一个日本兵问他;你是什么人?郭企之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脚在雪地上划了“县长”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群日军被他的这种精神惊呆了。

日军用铁丝穿透郭企之的两只手腕,拧到一起,鲜血把雪地染红了一片。下午,敌人用汽车把郭企之押解到县城,关进日军宪兵队一间阴暗的牢房里。敌人用尽了种种花招和酷刑,但郭企之泰然自若,决不屈服,决心用绝食向敌人斗争。日军送来的好饭好菜,他看也不看。平岛命令伪军轮流劝食,郭企之即把牢房当战场,一面斥责伪军认贼作父、为非作歹的卖国罪行,一面又争取教育,讲明抗战必胜、日寇必败的道理,交待政策,指明出路。听郭企之一席话,他们都感到十分羞愧,一个个张口结舌,悄然退出。

平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郭企之搬进舒适的房间,并为他医治伤口。平岛还亲自去探望,并要与郭企之交朋友。郭企之无比憎恶地说:“平岛,你们这些强盗,侵占中国领土,杀害中国人民,我与你们不共戴天。”平岛自讨没趣,灰溜溜地滚了出去。

平岛亲自出马不行,便派伪县长连淑平做说客。连淑平是老牌汉奸,过去曾在冀东大汉奸殷汝耕的卖国政府当过伪职员。他使出全身解数,一见郭企之就满脸堆笑称兄道弟。郭企之说:“你是汉奸县长,我是抗日县长,咱俩水火不相容。”连淑平自嘲说:“误会误会。”过了一会,连淑平涕泪俱下,气咽声颤地说:“老弟,你也知道,我的儿子在延安上‘抗大’,我虽然在这里,能与他们一条心吗?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要尽力搭救你。”说到这他极力放低声音,凑近郭企之说:“我与平岛讲妥,只要你答应任邱县县长,就可以自由。我是为老弟着想,还是先自由,到时候要去要留还不在你自己吗?”

郭企之听完哈哈大笑,指着连淑平的鼻子说:“伪县长先生,这些话,亏你还说出口来。我们共产党人讲究实际,不信空话,听其言,观其行。你带领伪军追随日寇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残害中国人民;你为虎作伥,替日寇抓民夫修炮楼,抓壮丁当炮灰;到现在你还劝我当汉奸,你对鬼子言听计从,这些情况能说明你身在曹营心在汉吗?告诉你,我是人,这人是不会从狗洞里爬出去的!”连淑平在郭企之的严厉斥责下,三寸不烂之舌像上了锁,满脸虚汗十分狼狈。

郭企之被捕后,党组织曾多方营救,但由于敌人防守严密,一次武装营救和一次通过看守营救均未成功。

1939年3月29日下午,河北省曲周县城全城净街,日军将郭企之绑赴刑场。他昂着头,迈着坚定步伐走着,就好像出征的战士,并不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是杀不绝的!”声如巨雷,震撼着敌人。在城东北角城墙根下,敌人挖了一个一人多深的土坑,郭企之毅然跳进坑内,回头对日军宪兵队长平岛说:“狗强盗,你杀吧!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中国人民是杀不完的,我们总有一天要向你们讨还血债!”日军士兵抽出战刀对着坑内的郭企之威胁说:“你投降不投降?”“宁做断头鬼,不做亡国奴!”郭企之毅然地回答,并再次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随着郭企之一声声高呼,敌人一层层地往他身上埋土。当土已埋至胸口时,平岛又一次问:“你投降不投降?”郭企之怒视着敌人用尽全身力气再次高呼:“打倒日本强盗!”“打倒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这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和不屈精神,年仅24岁的好县长——郭企之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冀南行署鉴于郭企之功绩卓著、气节高尚,特追誉其“模范县长”光荣称号,并决定将曲周、威县各一部划出命名为“企之县”,以使郭企之英名正气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