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光

来源:通化日报责任编辑:李宁2014-05-24 10:44

甘洒热血沃中华——抗日名将李红光

孟祥钰

李红光,朝鲜族共产党员、著名的抗日英雄,是我们党领导的最早的抗日游击队——南满抗日游击队主要创始人之一。李红光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强大的军人胆魄,在一次次激烈的战斗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为驱逐日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倍受奴役压迫,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红光,1910年出生于朝鲜的农民家庭,少儿时期,随父母逃荒到中国吉林一带。年少时的李红光不仅勤奋好学还非常有正义感。1926年,磐石、伊通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兴起,他以一腔热血投身到抗日斗争中。于1927年加入“农民同盟”和“青年同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强化了理论认知,逐渐开始对理想信念的探索,并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地主的斗争。1930年7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巡视员来到磐石协助地方党员建立中共磐石县委。在党组织的教育下,经过一系列革命理论学习,李红光对当时的抗日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同年,李红光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表现突出,1931年,李红光同时担任伊通、双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32年,被选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委员。

二、创建抗日义勇军,积极武装抗日

1931年底,根据上级指示,他组建了南满地区最早的抗日武装——磐石赤卫队,由李红光担任队长。赤卫队经过多次斗争,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赞许,这个队伍也被老百姓称为“打狗队”。1932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派杨君武到磐石中心县委开展工作。杨君武到达磐石后主持召开县委会议,决定建立一支工农游击队,由李红光任队长,杨君武任政治委员。之后,李红光带领游击队向营城子伪军驻地发起进攻,在党员孟洁民的配合下,计划已久的兵变成功了,游击队获得了大量的军需和粮食,扩充了队伍。在游击队队伍不断壮大的情况下,上级组织认为游击队基础已经打好了,于1932年6月在磐石东边三道岗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创建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李红光任第二部队政治委员。1933年夏,部队决定向江南进发建立游击区。之后经过多次战斗,李红光名声大震,威震四方,受到各路抗日队伍和人民群众的拥护。

三、发展南满游击队,展现军事才能

为了加强对游击队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派省委代理军委书记杨靖宇,对磐石的党组织和军队发展重新作了调整和整顿。杨靖宇来到磐石后,在坚决贯彻上级组织的指示下,提出了建立磐石红石砬子根据地的意见,并进一步提出将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杨靖宇对李红光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非常认可。

在1933年上半年,南满游击队就与敌人进行了10多次战斗,抗击敌人精心策划的四次“围剿”。其中有很多经典的战斗,例如在冲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时,杨靖宇和李红光在大泉源巧施妙计、设下埋伏,从后面偷袭并打伤了30多个敌人。经过一次次战斗考验,李红光很快成为杨靖宇的得力助手。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细心观察地形,绘制地图,为杨靖宇提供作战方案,两个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四、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沉重打击日伪军

1933年9月18日,召开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满游击队干部大会,会议由杨靖宇主持,这次会议宣布将红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建制改编后,队伍接连取得了多次对日战斗的胜利。独立师主力过辉发江,向辉南、金川、柳河、濛江、通化一带前进,开辟了以龙岗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34年4月,东北抗日军联合指挥部成立,杨靖宇当选总指挥,李红光当选参谋长。同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宣布成立,下辖两个师,李红光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继续带领队伍在南满地区作战。在此期间,杨靖宇和李红光相互配合,作战默契,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

日本方面对此大为震怒,日伪军也开始对根据地进行大讨伐。在进行“围剿”的伪军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是非常臭名昭著的,就是邵本良的部队。邵本良投靠日本人后,受到日本人重用,为虎作伥,成为东边道一带有名的汉奸、走狗。部队痛击了邵本良部队,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五、为抗日奋斗终身,壮烈牺牲

1935年5月,为了组建骑兵,部队尚缺100多匹马,李红光为筹集马匹,率队攻打日本人的牧场,这场战斗缴获80多匹马,但不幸的是李红光部队与敌军遭遇,战斗中李红光不幸中弹,伤势严重,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抢救无效,于5月12日牺牲,牺牲时年仅25岁。

为纪念好战友李红光,杨靖宇在撰写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特意写进了李红光的名字:“高悬我们的天空,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英雄虽已远去,可他的精神却世代相传,永放光芒。毛泽东同志指出“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李红光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抗日斗争事业,率领部队出奇制胜、屡战屡胜,以卓越的军事功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永存人间,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作者为杨靖宇干部学院、通化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教师)

(原载《通化日报》2020年9月14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