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民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4-01-21 17:55

姜利民,祖籍山东掖县(今莱州市)。1951年11月出生。1959年春天,他入伍来到贵平生产基地某团八连。祖国的南疆,绿绒毯似的秧苗,明镜似的稻田,成群结队的水牛,一切都使他感到新鲜,都使他大开眼界。他下决心要当一名优秀的农垦兵。

第二天,他们就投入了春耕春播。连长怕姜利民吃不消,便分配他专管农具。姜利民可不是那种要照顾的人。每天早出工,他把农具分好后,也随大家下田;中午,别人休息,他修整农具;晚上收工,他把农具洗净后就去清洗身上的泥巴;晚上,他在工具房找个地方,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他天天如此,坚持劳动和学习两不误。

这年秋天,正当晚稻开镰的日子,突然大雨滂沱,只一夜工夫,整个生产基地一片汪洋。情况紧急,师里派来了橡皮舟,全团一齐动手,日夜奋战,把大部分泡在齐腰深水里的稻子捞了出来。但是,处在拱桥下的几十亩稻子仍泡在一人多深的水中——这是八连为全团培育的优良稻种啊!

姜利民向连长建议潜水拔稻,得到采纳。连长立即组织了三四十个水性好的同志跟着姜利民下水了。

潜水拔稻谈何容易!一人多深的水,硬是要潜到水底才能拔着稻子,拔一把就得上来换口气,再潜下去拔,几十亩稻子得拔多少把才能拔完啊!体力的消耗和深秋的天气,使得潜水拔稻的同志浑身不停地打着哆嗦,于是不得不换着班来。但姜利民一下了水就不肯上来。

“小姜,”连长喊道,“再不上来,我就叫人拖了。”

“不把稻子拔完,别想拖我上来!”小姜说罢,又一头扎了下去。在姜利民的带动下,经过三天奋战,拱桥下的全部稻子终于被拔了出来。

翌年春天,木棉花又开的季节,姜利民光荣地出席了广州军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79年初,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即将打响。姜利民所在部队开到边境地区后,战前训练一天比一天紧张。这时姜利民任八连二排长。营里下达了一项紧急任务:要求在3天内探索出一套适应在山地、丛林作战要求的训练路子和方法,以便在全营的训练中示范推广。

姜利民听到这个任务后,就跟连长打了招呼,要求抓四班的训练。结果,他带领全班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付的紧急任务。

1979年2月17日自卫还击战打响后,姜利民所在连兵分3路,似3把钢刀直插盘踞在南同、朗伟、菲咬地域的敌人阵地。

按照先一天晚上侦察时选择好的路线,姜利民带着三排在黎明前一阵黑夜的掩护下,避开敌人埋设的地雷、竹签和哨位,迅速穿过敌人的防线,占领了菲咬无名高地西侧山脚的有利地形,切断了敌人向后逃跑的道路。

连指挥所带领的一排在南同山隘口打响了,接着副指导员率领的二排在朗伟方向也响起了枪声。激烈的枪炮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三排的同志有些沉不住气了,恨不得也马上端起枪,冲上山去,消灭敌人。七班长在战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来到姜利民面前,说:“排长,打吧!再不打就捞不上了。”

这时候的姜利民也何尝不急哩!他看了看七班长焦急的脸,晃了晃手里的冲锋枪说:“沉住气,甭着急!等副指导员带领二排消灭朗伟的敌人,从东面包围无名高地后,咱们才能打。不然咱们打早了,敌人可能会趁着黑夜逃跑,达不到全歼的目的。”

一排和二排两个方向上的枪炮声越来越激烈,喷火器吐出“火龙”映红了半个夜空。突然,二排方向上的枪声停了下来,好半天没有动静。

姜利民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目不转睛地向无名高地北侧注视着,仿佛要透过夜幕搜索到什么。忽然,他清楚地看到有红手电光连闪了3下:是副指导员领着二排打过来了,现已从东北侧包围了无名高地。

“联络员,赶快回信号!”姜利民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命令各班按原定战斗方案迅速投入战斗。

无名高地是越军前沿设防阵地中最高的一个山头。越军两个班守在这里修筑了两道环形防御工事,构筑了掩蔽部和好几个暗火力点,企图以此山头为支撑点,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并控制住山下通往高平省通农县城的大路。

姜利民率领三排向无名高地冲击,经过一场激战,敌人沿着战壕和交通沟龟缩到暗火力点和掩蔽部里。

这时,副指导员领着二排从无名高地东侧冲了上来。他们迅速交换了一下意见,决定先炸掉敌暗火力点。

姜利民自告奋勇,取下手榴弹袋中的4个手榴弹,匍匐着爬到敌第一个暗火力点前,趁着射击的间歇,拉燃导火索,从射孔中塞了进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火力点的顶盖塌了下去,土堆不见了。

紧接着,爆破组扑向第二个火力点。在轻、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第一爆破手刚冲上去几步就负了伤,第二爆破手也在离敌火力点几米处倒了下去。第三爆破手刚想上,被姜利民冷不防一把按住,夺过炸药包,跃出了战壕。

在敌我双方对射的交叉火光中,姜利民的身影忽隐忽现。只见他利用敌人射击的死角,机敏、迅速前进,很快就接近了敌暗火力点。突然,敌人的机枪子弹像发了疯一样向他扫来,在他前后左右激起了一阵尘土。在射击的火光中,只见姜利民一动不动地爬在那里。

一直紧张注视着姜利民的副指导员焦急地大声喊道:“利民……”没等话音落地,只见姜利民一个鲤鱼挺身,紧跑几步,窜到火力点前,将炸药包牢牢地靠在火力点射孔旁边,顺手一扯拉火管,并向左侧滚了几滚,随着一声巨响,第二个暗火力点又变成了哑巴。

姜利民沿着交通壕跑回来,一边擦脸一边向副指导员问道:“几点钟了?”

副指导员看了看表,说:“已经凌晨3点35分了。”

“啊!时间过得这么快。咱们得再好好组织力量,无论如何要在5点钟前消灭敌人,保证主力部队穿插。”

副指导员刚想开口,从敌另一个暗火力点射出来的长串子弹打在壕坡上,尘土飞溅了他俩一身。

望着疯狂射击的敌暗火力点,副指导员对姜利民说:“你留在这,这回我上去干掉它!”说着迅速地取下了身上的手榴弹,拧掉了手榴弹弹盖。

姜利民紧紧地拉住副指导员的衣角说:“还是我去,我地形比你熟。”

“不!你留下!你已经……”

“两个排都要靠你指挥,你不能上。”姜利民逼近一步,突然从副指导员手中夺过了手榴弹,飞身跃出了战壕……

副指导员急忙端起轻机枪,以猛烈的火力压制着敌暗火力点。爆破组的战士们为姜利民排长舍生忘死、连炸敌堡的英雄精神所鼓舞,迅速作好了连续爆破的准备,决心以迅速的动作把敌人的剩余火力点炸掉。

暗火力点里的敌人似乎发现了姜利民,机枪嚎叫着,暗红色的火焰忽明忽灭,子弹像疾风卷着的雨点。

姜利民像猛虎一样直扑敌暗火力点。当他跃进到敌暗火力点前时,迅速卧倒,紧爬了几步,到了暗火力点射孔一侧,将手榴弹甩了进去,随即翻滚到了一边。“轰隆”一声巨响,第三个敌暗火力点又被消灭了。

敌人在做垂死的抵抗,躲在暗火力点中的敌人疯狂地射击着。子弹不断地从他的头顶和身边飞过,可他全然不顾,在弹火硝烟中,他那矫健的身影已越来越清晰。

正当姜利民跑回到战壕边上,准备拿上爆破器材继续炸毁敌人火力点时,敌暗火力点射出一串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右后背。他晃了晃,倒在副指导员怀里,壮烈牺牲。

战后,部队党委给姜利民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爆破英雄”的荣誉称号。

(孙克强李永成鲁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