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飞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2-31 16:09

冯达飞,字询,又名冯文孝、冯国环,1899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连县东陂镇一个小商人家庭。早在他出生前,父亲因病无钱医治病逝,全靠勤劳节俭的母亲做点小买卖来维持全家大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生活。

冯达飞8岁入私塾,聪颖好学,记忆力强,读过的书都能背诵如流。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立中学。这时,正值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因此,他读中学期间,就受到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

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当时具有进步思想的冯达飞和进步同学团结起来响应,组织社团,出版墙报,发表演说,散发传单、举行示威游行,宣传反帝爱国的革命思想。

1924年4月,冯达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恽代英、肖楚女、聂荣臻等先后到军校担任过教官。冯达飞一入军校就接受了马列主义的影响,并得到了共产党人的培养教育,思想进步很快,于这年冬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生涯。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以共产党员冯达飞等为骨干的黄埔学生军是这次东征的主力军,打败了陈炯明叛军。这年3月,广东革命政府在苏联帮助下,在广州大沙头创办了飞行学校。冯达飞被从东征前线调到飞行学校学习。同年7月,冯达飞又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党组织又选派他进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深造。由于他成绩优异,结业后党组织又选派他到德国炮科研究院深造。

1927年11月初,冯达飞遵照党的安排从外国回到广州。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他参加了这次起义。

1929年秋,冯达飞遵照党的指示,到广西南宁在张云逸领导的广西教导总队任教官。不久,他被派到张云逸兼任大队长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机枪连任连长。他按照党的指示,利用担任连长的公开身份,集中精力开展士兵运动,建立士兵委员会,向士兵进行革命教育,使这个机枪连基本上为中共所掌握。

正当广西革命形势有了转机的时候,俞作柏、李明瑞不听中国共产党人的诚意劝勉,这年10月初,贸然出师反蒋,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宣告失败,俞作柏去了香港。在广西政局发生急剧变化的关键时刻,邓小平果断地决定把在南宁由中共掌握的3支部队拉出南宁,分别挺进左右江地区。当时省军械库里储存有五六千支步枪、机枪,还有迫击炮、山炮、电台、子弹等,但这些机枪、迫击炮、山炮有不少是残缺不全的,必须迅速修理好。党把这一重担交给冯达飞去完成。他立即组织了一个精干的抢修小组,夜以继日地进行抢修。经过几天几夜的紧张工作,终于修配好30多挺机枪和十几门迫击炮,使这批武器能及时装船运往左右江地区。

10月13日,在邓小平直接领导下,由张云逸、俞作豫等率领五六千人的队伍,在南宁举行革命兵变,挥师左右江。冯达飞率领警备大队机枪连,随张云逸率领的队伍,沿右江从陆路掩护军械船抵达百色城。

12月11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百色起义胜利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也随着诞生。冯达飞被任命为红七军第二纵队第二营营长。

1930年3月初,在李明瑞总指挥、张云逸军长的率领下,时任红七军第二纵队司令的冯达飞与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廉一起,指挥部队在右江地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并向桂黔边境发展。

贵州榕江战斗胜利后不久,在李明瑞、张云逸直接指挥下,冯达飞、李廉率领两个纵队回师右江百色。百色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红七军主力转到外线去打游击后,敌人乘虚侵占了百色,冯达飞和李廉率领的两个纵队齐头并进,把百色城包围起来,并迅速把敌人压到大小碉堡里去。但是,城北长蛇岭大碉堡的敌人却踞险抵抗、不断向红军疯狂射击。冯达飞与李廉、李明瑞、张云逸到前线观察地形后认为,要攻破大碉堡非用山炮不可,但山炮只剩下3发炮弹了,必须保证发发命中才行。于是,冯达飞将山炮移到最前沿的山顶,接着在总指挥李明瑞的直接指挥下,冯达飞架好炮架,测定距离,校正瞄准。随着冯达飞发出第一发炮弹呼啸向前飞去,敌人碉堡被炸开一道裂口。紧接着,第二、第三发炮弹又连连命中目标,碉堡被摧毁了,碉堡里的敌人也大部分伤亡。百色城又重新回到红军手中。这一仗,红军以仅负伤一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敌人300多人、缴获300多枝枪的胜利。

随后,在李明瑞、张云逸的直接指挥下,冯达飞又与李廉分别率部东下,收复右江沿岸各县城,冯达飞为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0年10月间,红七军奉命北上,冯达飞被任为二十师(师长李谦)五十八团团长。11月9日红七军7000多人从河池出发,开始了执行“立三路线”的艰苦征战。

红七军进入湖南后,在武岗与敌激战,部队损失很大。军首长决定转回广西攻打全州。冯达飞率领五十八团担任后卫。当红军攀登越城岭时,湖南军阀一支队伍从武岗、新宁穿插过来,向后卫部队偷袭,用轻、重机枪封锁部队的前进道路。在这关键时刻,冯达飞手举驳壳枪,冒着枪林弹雨,率领战士向敌人猛扑过去。敌人见红军来势十分勇猛,立即溃逃。

1931年1月17日,红七军前委率部由江华码市挺进广东连县东陂镇。这里是冯达飞的故乡。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镇上的居民几乎全部跑光,冯达飞既见不到妻子,又见不到父母及亲朋好友,便随部队住宿,又向连州进发。

第二天,部队到达星子镇。冯达飞发现部分战士在困难面前,对革命胜利的前途信心不足,便在这里召开全教导队大会。会上,他说:“现在我们的确有许多困难,生活也很艰苦。但是,我们每一个红军战士都懂得,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解放工农大众,需要最艰苦最严酷的斗争。同时,我们每一个红军战士也懂得,为工农的解放而奋斗牺牲是光荣的,革命胜利最终定会到来。现在我们很快就要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会合了,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斗争下去!”战士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特别是听到很快会与中央红军会合,大家精神更加振奋。

当红七军进驻连州县外城时,内城的东、西、南门早已关闭。红军把内城包围起来,双方火力对射,三天三夜相持不下,双方只好进行秘密谈判。参与这一谈判的核心人物便是冯达飞。当晚,冯达飞陪同总指挥李明瑞和经理处长叶季壮拜访了连县商会会长莫灿庭。莫一口答应筹集军饷,但又说待同各商号商量之后明天答复。其实这是伪县府施行的缓兵之计,以便调四乡的民团来救援。冯达飞看出了对方的这一阴谋诡计,同时,也想利用它不战而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第二天,冯达飞同叶季壮再次去找莫灿庭。莫一面推说还得找各商户仔细商量,另方面将一封信交给冯达飞。原来冯达飞的岳父是城内一家米店的老板,伪县长叶日嵩知道这一情况后,要冯达飞的岳父写信,请冯达飞手下留情。冯达飞的答复很明确:不留!

军前委为解决筹款和争取在此地休整一段时间,决定攻克内城。天将黑时,攻城开始了。红七军调集了机枪连和迫击炮数门,先消灭南门城楼上敌人的火力点,并用密集火力掩护部队进攻南门;接着用迫击炮弹攻打北城楼,以动摇伪县长叶日嵩的抵抗决心:同时准备了登城楼用的云梯。敌人知道南门墙边是一排木房,红七军可从屋顶爬上城墙,便下令烧掉民房。敌人将浇透煤油的六张棉胎点燃后扔到屋顶,顷刻间南门墙边的新兴街便成了一片火海。军前委以民众利益为重,立即下令停止攻城,转入为民救火。冯达飞这时的任务已不是筹粮筹饷,而是动员群众救火了。新兴街就在连州河边。可是没有工具,近水也难以救火。冯达飞找到一家盐商的儿子蔡湘,蔡湘和冯达飞有亲戚关系。通过蔡湘找到了楚青街、圩场街和新兴街等街道水车会的头头,让他们通知消防队和居民出来救火。

红七军指战员坚决执行命令,冒着被敌军机枪扫射的危险,与群众一起奋力救火,将火很快扑灭,赢得了当地各界的高度赞扬。基督教会办的惠爱医院还甘冒“通匪”罪名接受数十名红七军重伤人员入院治疗。

这时,冯达飞见到了岳父,思绪万千。岳父对他说:“你叫文孝,(冯原名叫冯文孝),母亲病死也不回来,这算孝吗?你不愿为家乡服务,也该念结发之情。你在军界多年,夫妻不能团圆,你改名冯殉倒改对了,难道你要我女儿为你殉吗?”冯达飞回答说:“我已改名叫达飞,就是想飞,飞达到革命胜利的目的。我对不起妻子,请告诉她,不要等我了。”原来这是冯达飞的妻子要父亲趁这个机会劝说一下丈夫,没想到冯达飞的答复竟如此“无情”!

23日红七军继续攻城,但由于缺乏山炮等重武器,苦战半日未克。这时又传来情报说粤军邓辉、黎道明两团人由韶州开来连县,湘军唐伯寅迫近连县边。邓小平、李明瑞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1931年2月4日,红七军到达乳东,5日拂晓赶到乳源县长来、杨溪间的乐昌河边。乐昌河水深流急,不能涉水过河,而河上又只有两只船,一次只能渡过去几十个人。邓小平、李明瑞率五十五团和五十八团一个连渡过乐昌河后,粤敌郭润华团从乐昌、韶州乘汽车袭来,将红七军截为两半。邓小平、李明瑞率部迅速向江西崇义转移。

冯达飞率领的教导队和五十八团二营由于担任后卫,到达乐昌河时,敌人已抢占了对岸,封锁了渡口。张云逸军长立即命令部队星夜后撤到大洞宿营。次日,在张云逸指挥下,冯达飞率领教导队和五十八团二营指战员急行军100多里赶到坪石镇附近的老爷庙渡口。但没有渡船,张云逸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立即涉水过河。冯达飞对战士们说:“同志们,千难万险我们都克服了,决不能让这条江水阻挡我们前进!”说罢,带头跳进冰凉刺骨的江水中,和战士们手拉手涉过了乐昌河,并向湘赣边进军。

涉过乐昌河后,冯达飞被任命为五十八团团长。3月14日,张云逸和冯达飞率部在鄱县水口镇与前来迎接红七军的王震率领的湘东独立师第三团胜利会师。

湘南敌军得知红七军五十八团和独立师会合,便调遣3个团兵力于鄱县湖口圩设坊,妄图堵截两支红军部队北返。王震和张云逸率两支部队即东渡沫水,进入湘赣根据地的茶陵尧水以北地区。敌人发现红军东进,急忙分路追击。王震和张云逸决定在尧水地区选择有利地形,歼灭尾追之敌,打个胜仗,作为进入红色根据地的献礼。

当敌人进至尧水地区的陇上时,两支红军部队便迅速摆开阵势,冯达飞率领五十八团抢占陇上通往尧水大道东的前山和花棚山,即命令一个连迅速沿将军山南坡隐蔽前进,从敌人侧后发动突然冲锋,突入敌人阵地。冯达飞则率两个连向笔架山迂回,以歼灭笔架山以东的敌人。敌遭红军突然袭击,阵形大乱,除少数逃窜外,其余被红军歼灭。

红七军从抢渡乐昌河被敌人截为两部分后,在湘赣边区几经转战,历尽艰辛,终于在1931年3月下旬于永新胜利会师。

红七军胜利会合后,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冯达飞率五十八团与兄弟部队一起,连续攻打安福、茶陵、安仁等县县城,连战皆捷,为中央苏区夺取第二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作出了贡献。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并亲自任总司令,兵分3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为了加强中央红军的实力,保证反“围剿”的胜利,中共中央决定调红七军进入中央苏区。红七军前委决定留下冯达飞原率领的教导队以及100多名伤病员,归湘赣军区建制。这年9月,成立了湘赣军区河西教导队,冯达飞被任命为队长。1932年初,教导队扩大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第四分校,冯达飞被任命为校长。他为工农红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营、连、排级军事干部。

1932年春,冯达飞先后被任命为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和红八军代军长。

这年4月中旬,毛泽东亲自指挥红一军团突然袭击福建漳州市。20日占领了漳州城。在这次战役中,缴获了两架国民党的飞机。红军缴获敌人飞机,这是首次,指战员们都高兴异常。军团政委聂荣臻等还在飞机前拍了照片。有了飞机,大家都希望它能开动,去轰炸国民党反动派,替人民出口气。后来,上级通知曾在苏联学过航空的冯达飞去开动飞机。冯达飞赶到漳州,仔细检查一下飞机,发现有一架还能开动,他把飞机修好后,便带上炸弹,在当时还没有任何导航和飞机路线的情况下,冯达飞置个人生死于度外,驾机飞往赣州。当时敌人做梦也没想到红军有人会开飞机,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飞机,个个都抬头观望,用旗语联系。冯达飞利用敌人的错觉,就迅速将炸弹扔向敌群,狠狠地教训了敌人。冯达飞完成任务后,驾驶飞机回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县,受到了军团首长的赞扬。

1934年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了适应长征作战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所有红军学校编为统一的作战组织红色干部团。冯达飞任炮兵科长。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四川懋功,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决定将红一方面军的红色干部团同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学校合编为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冯达飞仍任炮兵科长。

1937年,红军大学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冯达飞先后任军政大学第二大队和第四大队大队长。

1938年秋,冯达飞调到新四军任教导队教育长。1939年,教导队扩大为教导总队,冯达飞任副总队教育长。

在几年的军事教育工作中,冯达飞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为新四军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干部,对提高新四军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0年12月28日,新四军军部决定渡江北移,并把皖南的部队9000人编为3个纵队,冯达飞被任命为新二纵队副司令员。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冯达飞在突围中腿部受伤,隐蔽在老百姓家中,因被叛徒出卖而不幸被俘,关入上饶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冯达飞组织难友越狱,后被敌人发现,严刑逼供,备受折磨,但他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1942年6月8日,冯达飞在茅家岭被特务杀害,时年43岁。

(蓝启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