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2-27 15:25

谢晋元,字中民,1905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父谢发香是个小商贩,母亲李氏是渔民的女儿,家境贫困。

早在学生时代,他就敬仰班超、岳飞等民族英雄,认为做人就应当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临大节而不辱,处危难能自若”。他曾写下“投笔愿从班定远”的自勉诗。1925年12月,他在中山大学预科肄业,为救国救民而毅然投笔从戎,考进黄埔军校政治科学习。在校期间,多次聆听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革命同志的教诲,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他常对人说:“周主任为人师表,乃做人的楷模也”。1926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部参谋主任、团副、团长等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上海集结大批兵力,黄浦江战云翻滚。8月11日深夜,国民党军八十八师孙元良师长命令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从无锡誓师出发,开赴上海进驻北火车站一带防守。五二三团随后进入宝山路迄八字桥一线布防。

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本海军陆战队以小分队为单位,越过铁路,向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五二四团一营立即予以还击,就此揭开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序幕。

当时日军依仗陆海空军优势兵力,狂妄叫嚣:“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敌人的狂妄野心及其到处烧杀淫掠的罪行,激起中国守军的无比义愤。全体官兵同仇敌忾,英勇奋战。14日在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将军的指挥下,由空军作掩护,发动全线反攻,经过10天的激战,把盘踞在虹口、江湾、杨树浦等多处据点的日军击退。在中国守军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撤将增兵,卷土重来。日军以30余艘军舰,300多架飞机,20余万兵力,避开中国守军主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从吴淞口、张华浜、浏河等多处登陆,由外围包抄上海。驻守吴淞、宝山、月浦、浏河、杨行、罗店等水网地带的中国守军,在不利的地形,恶劣环境下,英勇顽强阻击敌人,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代价予敌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当时,谢晋元在二六二旅任中校参谋主任,随部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调任该旅五二四团团副,在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职务,指挥作战。在北火车站一线与日军对峙达两个月之久。

10月26日,大场防线失守,中国守军全线撤退。孙元良师长受统帅部命令,选派一名智勇双全,坚定果断,不怕牺牲的军官,率领一支小部队据守四行仓库要点,担任掩护。并要求坚持到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以便在会议谴责日本侵略行径,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反侵略正义战争的关注和声援。

孙元良接到命令后,经过郑重考虑,选择谢晋元承担此重任。命令他率领五二四团一营断后掩护。谢晋元接到命令后,立即致函孙元良师长:“在未完成任务前,决不轻率怠忽;待任务完成后,决作壮烈牺牲以报国家。”并要求在原师部驻地四行仓库内多留弹药,以利久战和多杀日军。他随即会同第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派传令兵通知各连队,以连为单位,在宝山路、虹江路一线,阻击敌人,按命令边打边撤,每挺机枪打完一梭子弹,同时掷出一批手榴弹后,即转一个阵地。日军在中国军队的猛烈袭击下,晕头转向,摸不清对方情况,不敢继续前进。一营全体官兵齐集四行仓库待命。

四行仓库是金城、大陆、盐业、中南等四家银行储蓄会的堆栈,位于苏州南河北岸,西藏路桥西面,是一座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易守难攻,东南两面毗邻公共租界。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实有452人,号称800人),转入仓库后,即向部队作简单动员说:“我们第一营奉命掩护大部队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任务光荣而又艰苦。一营已是离开了大部队的一支孤军了。我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全体壮士情绪激昂,高呼:“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谢晋元即命令二连派两个班由班长蒋敬带领,分组监视北站方向敌人动态。其余按命令分头设访。为了便利投弹和射击,用仓库存的物资和沙包,将底层门窗全部堵塞,二层以上的窗口塞上一半。第一连在仓库东南角打开高、阔约一米的墙洞,与墙外一间烟杂店相通。楼上留一个窗口,以机枪警戒,可与对面新垃极桥北堍的英军碉堡通话。同时切断电源,以利隐蔽,并防敌人利用电线纵火。谢晋元并命令各连清点人数,造好名册,以便牺牲后,按名册上报抚恤家属。他同时组织一支敢死队,亲自掌握,以防万一。经过他3个小时的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东方渐渐发亮了。八百壮士个个斗志昂扬,准备迎击敌人。

10月27日拂晓,警戒蒙古路方向的战斗小组,发现敌人在搜索前进,即鸣枪示警,边打边撤,退入仓库。其他战斗小组闻到枪声,也同时撤回仓库,准备应战。但敌人不知仓库虚实,不敢轻举妄动,只用火力侦察。

当天下午2时,千余日军向仓库进攻。谢晋元在楼上沉着指挥,从窗口见到敌人步步靠近了,即下令打,机枪、步枪、手榴弹齐向日军发射,激战两个多小时,打伤打死了大批日军,敌人遗尸溃逃。此后,敌人改换以小部队轮番进攻,在八百壮士的扫射下,又伤亡累累,余下的惊慌逃窜。激战第一日,毙敌80余名,伤敌更多;并炸毁敌战车两辆,战果辉煌。

驻守新垃极桥公共租界的英军,见中国军队官兵孤军死守四行仓库,身处绝境,曾促请谢部解除武装,退入租界,以保安全。但谢晋元毅然辞谢说:“我们魂可离身,枪不能离手,没有命令,死也不退。”英军听了这番可歌可泣的说话,对中国守军的骁勇善战、坚毅不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甚为惊叹,深表钦佩与同情。称赞八百壮士为“勇敢的中国敢死队员”。

苏州河岸群众和外侨目睹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英勇杀敌这一壮举,奔走相告,深受鼓舞。他们不顾流弹横飞,纷纷汇集苏州河南岸和附近高楼上观战,拍手叫好。上海的青年冒着枪林弹雨,为壮士运送弹药、食物、药品和市民送的慰劳品。当了解到守军急需一面国旗时,10月28日凌晨,女单子军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爬过西藏路,通过烟杂店把国旗送到仓库。清晨国旗在楼顶迎风飘扬时,成千上万群众欢声震天,不断地高呼“中华民族万岁!”大振军威民气。

谢晋元对全国和上海人民的支援非常感动,指令副官传话表示感谢,并说:“我们决不辜负同胞们的期望,即使打剩一兵一卒,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与敌人拼到底!宁死也决不丢失中华民族的气节。”在上海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的激励下,10月28日,谢晋元继续指挥部队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壮士们越战越勇。但敌人不甘心失败,再用坦克掩护步兵冲击洞口,企图爆破仓库,在紧张时刻,谢晋元命令敢死队出击。敢死队员陈树生自告奋勇,在身上裹满手榴弹,拉着导火索,从大楼顶纵身跳入敌阵,与10多名日军同归于尽,这种英勇壮烈的情景,令人泪下起敬。

战至10月29日,敌人为了攻下仓库,改变战术,从水陆两路合攻。谢晋元重组火力还击,又毙敌40余名。但敌人攻势不减,一次比一次猛烈,形势日益险恶。这时谢晋元写下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人周旋到底。”

日军对四行仓库累攻不破,恼羞成怒,扬言:“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10月30日,敌人不断以3英寸口径的平射炮猛轰,密集时多达每秒钟一发,隆隆响声不断;并以汽油到处纵火,使仓库周围成了一片火海;日军还违背国际公法,向守军发射毒瓦斯弹,使数十壮士中毒受伤。

公共租界当局害怕战火危及他们,电请中国政府下令撤军。30日晚,谢晋元接到蒋介石“珍重退入租界,继续为国努力”的手令后,翌日凌晨趁天未亮,自己手持机枪掩护,打灭了敌人探照灯,率部冲出重围,通过西藏路,经新拉圾桥,安全撤入公共租界。

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抗拒大量日军进攻,击退日军进攻数十次,毙敌200余名,摧毁敌战车两辆,伤敌大批。四行仓库仍巍然不动,只牺牲9人,伤33人。这次战斗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谢晋元率部撤入租界后,原商定通过沪西返回部队,整装再战,不料租界当局,不执行诺言,八百壮士却被英军解除武装,送往胶州路星加坡路口(仿余姚路)“孤军营”。所谓“孤军营”,实为俘虏营。四周铁丝高架,重兵把守大门,禁止谢部外出。谢晋元虽身处逆境,对国家民族,仍一本忠诚,每日清晨带领孤军唱国歌,举行精神升旗仪式,出操上课。教育部属勿忘中国军人的人格和国格,忍辱负重,坚持斗争,争取最后的胜利。

1938年8月11日上午6时,为了纪念“八一一”出师和“八一二”抗战,谢晋元率官兵不顾工部局的阻挠,把国旗升起。至上午10时,工部局竟盎“万国商团”的英格兰、意大利、白俄等国士兵包围和冲击营房,抢夺国旗和旗杆。谢晋元指挥壮士展开搏斗,终因手无寸铁,国旗被夺,并有四名壮士牺牲,100余人受伤。工部局又派白俄兵强运孤军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谢下令绝食抗议,并严词向工部局提出三点质问:1 “第三者要求我当局下令撤退,一因表现人类同情心,不忍见我等身陷绝境;其次枪弹横飞,顾念租界中外人士生命财产之安全。贵局收容我等,是否本此意义?2 我等已非俘虏,绝非犯人,我等法律地位及私权是否完全丧失?3旗杆及升旗问题,业由何副总办协议妥当,因何突然用武力强行拆除,且被殴伤亡111员之多?8月13日1时,贵局复派队将我全部长官移押此间,不知何法律?”要求工部局答复,并停止无理迫害。

上海和全国人民获悉后,无不咬牙切齿,痛恨帝国主义者这种横行霸道,连日罢市抗议。8月13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出版的机关刊物《群众》周刊撰文“向羁留在沪坚持奋斗的八百壮士致诚挚慰问之意”。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抗议下,工部局被迫让步,将谢晋元等官佐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怃恤死难壮士,并对此事件表示歉意。通过此事件,谢晋元深感弱国人民处处受欺侮,必须奋起抗敌方能维护民族独立。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多次派员以陆军总司令的官衔诱降谢晋元,谢大义凛然,严词指责:“尔等如此行为,良心丧尽,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你有何面目对你列祖列宗。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爱民为天职,余志已决,决非任何甜言利诱所能动。”汪伪官员被骂得只好灰溜溜地离去。敌人见施此奸计无效,便策划将其杀害。

谢晋元预感到形势日益严重,便做好捐躯成仁的准备。他写下遗书寄给其父:“敌人劫夺,男之企图,据最近消息,势在必得。似次劫夺,为欲迫男屈节,视此为敌作牛马耳。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生死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

果然不出意料,1941年4月,日伪特务机关以重金收买叛兵郝鼎城等4人,在24日晨上操时,乘谢晋元不备,用匕首和铁棍击其头部和胸部,谢晋元惨遭杀害。时年37岁。

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中外各方面人士纷纷发表谈话、撰写文章和歌曲赞颂。其中有一首歌颂英雄谢晋元及八百壮士的歌曲这样写道: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四方都是炮火,

四面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

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

十万强敌不敢当。

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

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雄壮激昂的旋律,唤起了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奔赴抗日战场。”

何香凝专程赶到苏州河南岸,昂首遥望战火纷飞的四行仓库情景,被八百壮士英勇豪壮的气慨,感动得流泪地说:“你们每个人,都已充满了孙总理和廖党代表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殉国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伟大;前线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战愈英勇;全国的同胞,也将因为你们而愈加团结;国际人士,也将因为你们而愈主张正义。”孙元良师长致函谢晋元说:“此役杀敌成果,实开天动地之历史传绩,我黄帝兆亿子孙,全世界悲百万后世人,必以血诚读此史面。”一位外国人士署名“崇拜者”撰写文章投英国《泰晤士报》,歌颂八百壮士“为中国战士争光荣,为中国主权永保卫,为民族自下而上而奋斗,是为人道而战,为文明而战,为和平而战。全世界的青年人均知此八百壮士为盖世的英雄,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将士,则视为军人之模范。”目睹孤军英勇战斗的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史摩莱少将说:“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谢晋元殉国后,举国震悼。上海举行谢晋元遗体棺殓仪式时,有10多万人前往吊唁,重庆和谢晋元家乡广东蕉岭县也举行隆重吊唁活动。1941年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并追赠他为陆军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市长即派人看望谢晋元的遗属,上海市人民政府褒扬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抚恤其家属;1983年市政府将谢晋元灵柩从胶州路墓迁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名人墓区”;上海晋元中学、晋元路恢复原名,还在中学建立晋元纪念馆,并立塑像供后人瞻仰。将“四行仓库”划为市级抗日纪念地立碑纪念。谢晋元家乡蕉岭县人民政府,在三圳镇建立晋元中学作纪念,还将尖坑小学改名为晋元小学。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出了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奋战事迹图片。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谢晋元烈士虽然牺牲已50多年了,但他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宁死不屈,反抗侵略的受力主义精神,将世代传颂,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杨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