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楷,原名曹学凯,1898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紫云区刘家园。幼年在家乡读私塾,随后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附中。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
1926年,曹学楷受党的派遣,回家乡从事革命工作。他在刘家园筹办了一所学校,专招贫苦农民的子弟入学。曹学楷说:“过去不让穷人读书,老子专办一堂学,要穷人读书。”当时招收的学生约三四十人,晚上还有周围的贫苦农民来这里上夜校。在这所学校里,他不教“四书”、“五经”,而是联系农民的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三民主义,宣传革命道理,揭示农民贫困的根源,指出穷人翻身解放的道路。他常对农民说:“天下富人少,穷人多,穷人要活命,只有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加入农民协会,跟着共产党走。我们要打倒地主恶霸,还要夺取政权,让大家有吃有穿,人人有田耕。”曹学楷宣传的革命道理不仅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而且和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农民们感到,像曹学楷这样的“先生”,才真正是穷人的贴心人。
有一次,曹学楷问大家:“我们这些种田佬,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地劳动,打下的粮食能铺满地,能堆成山,为什么总是缺吃少穿呢?"有的人说:是因为穷人“八字”不好生来命苦。有的说:是因为穷人的坟山不好,风水不济。曹学楷告诉大家:“我们种田佬受苦受穷,决不是什么‘八字’不好,命里注定,也不是坟山所应,天生应受罪,而是这个世道不好。在这个黑暗的世道里,豺狼横行,豪绅霸道,劳动者终年辛勤而不得温饱,剥削者四体不勤而花天酒地,一切都是颠倒着的。我们穷人要想有田耕,有饭吃,有衣穿,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团结起来,打倒那些吃人肉、喝人血的坏家伙,推翻吃人的旧世道!”曹学楷的讲话,揭开了大家心里多少年来没有揭开的谜底,点燃了大家心里的革命之火。
经过曹学楷等人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1926年,刘家园建立了紫云区的第一个农民协会。与此同时,他通过串亲访友等方式,深入其他各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由于曹学楷、吴焕先等的艰苦工作,四角槽门及其附近几个村子的农民协会也先后成立。1927年2月下旬,黄安县召开了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县农民协会,曹学楷负责领导县农民协会工作。农民协会由秘密转为公开,领导农民大规模地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打倒土豪劣绅!”“劳农神圣!”铿锵有力的革命口号,响彻黄安城乡。曹学楷同他的战友们带领广大农协会员,四处捕捉不法地主、土豪劣绅,对罪大恶极的豪绅,或公审处决,或关进监狱,没收其财产;对罪恶较轻的处以罚款,令其立字改悔。几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特权被打得落花流水。群众兴奋地说:“现在揭了盖子,革命要革到底”。有的农民见到他们的带头人曹学楷,伸出拇指称赞说:“现在相信共产党是真正的领导穷人革命的”。如火如荼的农村大暴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斗争实践,黄安党组织认识到,要使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必须组织农民武装。于是在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同时,党组织逐步建立了义勇队、自卫军等农民武装组织。曹学楷东奔西走,积极筹款,制作刀矛土铳,还通过关系派人到武汉购买枪支弹药,用以武装农民。
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使得土豪劣绅、地主恶霸心惊肉跳,切齿痛恨,他们组织反动武装向农民反扑。1927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党利用元宵节,组织群众在紫云区回龙寺演文明戏,藉以庆祝胜利,宣传党的主张。曹学楷等先后登上戏台作了讲演。当文明戏正在演出的时候,光山县的反动“红枪会”头目带着几十人枪,张牙舞爪地闯进了戏场,企图杀害党组织负责人和革命群众。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曹学楷奋不顾身,挺身而出,飞步跃上戏台,怒斥反动“红枪会”头目:“我们有几千人,你们想干啥?敢动枪,就把你们砸成肉泥。……”广大群众见他临危不惧,巍然屹立在台上,勇气倍增,横眉冷对这帮家伙。“红枪会”匪徒慑于农民人多势众,不敢恣意妄为,一个个溜出了戏场。曹学楷这种大智大勇的革命行动,一直为广大群众所传颂。
正当中国大革命运动滚滚向前、迅速发展的时候,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黄安县的大批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都倒在血泊之中。
曹学楷和其他幸存的战友一起,在极端艰难的环境里,以坚定的革命意志,紧紧地依靠群众,率领义勇队处决了地主阶级的秘密武装“户口会”头目以及一些反革命分子,表现了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革命精神。
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制定的秋收起义计划传达到了鄂东后,给正在这里坚持斗争的革命群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曹学楷等听到传达之后,异常兴奋,心明眼亮。他们立即开会制定了贯彻中共中央和省委决定的行动方案,决定积极领导广大群众举行武装起义。会议还确定恢复黄安县防务委员会,作为公开组织起义的机构。县防务委员会推选曹学楷、郑位三等为领导人。会议号召农民积极参加义勇队和农民自卫军,准备武装起义。
1927年9月,革命潮流一度低落的黄安县的许多区、乡又燃起了革命的烽火。紫云区熊家嘴的农民300余人,在防务委员会的领导下, 首举义旗;接着,七里坪工会工人举行了武装暴动;随即,长冲、大斛、王潭河、城区北等地先后举行了暴动,时称“九月暴动”。“九月暴动”使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胆战心惊,他们勾结国民党魏益三部的一个师,于10月底开抵黄安,镇压各地武装起义。“九月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暴动,发动和武装了群众,显示了黄安人民不甘屈服、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
暴动失败后,中共湖北省委根据黄(安)麻(城)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加强对这个地区的领导,组成了中共鄂东特委,曹学楷任特委委员。1927年11月3日,曹学楷与其他特委委员在黄安县七里坪文昌宫参加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上传达了省委指示,分析了这个地区的形势,讨论了在黄麻地区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的条件,总结了“九月暴动”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暴动计划,作出了武装夺取黄安城、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的决定,成立了起义的指挥机关——总指挥部,曹学楷是总指挥部的领导成员之一。会议还部署了暴动前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发展工农运动,加紧训练农民自卫军等。
曹学楷根据鄂东特委的决定,积极为武装起义作准备。他当时兼任紫云区区委书记,亲自深入群众,宣传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重要意义,并将这个地区的农民武装编成班、排、连,加强军事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准备之后,黄麻两县迅速建立了以农民自卫军为骨干,以广大贫苦农民为主力的三万多人的起义大军,还组成了担架队、运输队、送饭队等,广大群众普遍地发动组织起来了。
黄麻起义胜利后,11月18日,“庆祝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城南的校场岗隆重召开。曹学楷被大会一致推选为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曹学楷代表工农政府宣读了《大会通电》和《告民众书》,报告了《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施政纲领》。他说,我们的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起来,推翻豪绅地主的统治,建立工农政权;实行民主自由,改善劳苦群众生活;实行八小时工作,增加工资;保护商业贸易,保护小商人;拥护苏联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蒋介石。这个纲领反映了工农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受到了与会群众的热烈拥护。
黄麻起义的胜利,使敌人大为恐慌,国民党中央社曾哀叫:“黄安自被农军盘踞,其势比前更加蔓延。……组织工农政府,大倡土地革命,贫苦工农附从者已达万人。”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扼杀新生红色政权和人民军队,立即纠集反动武装,向革命人民发动猖狂的进攻。12月5日夜,国民党第十二军一个师,突然袭击黄安县城。农民自卫军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搏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但因众寡悬殊,黄安县城被敌人攻陷。
1927年12月下旬,党组织和鄂东军领导人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等,在黄安的木城寨举行了重要会议。会议决定,为了保存力量坚持斗争,除留少数人枪坚持就地斗争外,将大部分人枪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开展游击战争。会后,吴光浩、曹学楷在黄安的闵家祠堂,迅速集合了72个同志,携带长短枪52支 ,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战胜重重困难,于12月29日胜利地转战到了木兰山。根据斗争需要,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曹学楷为党委委员。部队经过短暂休整,便在木兰山周围,发动群众,打击地方的反动势力。1928年农历正月初一 ,第七军攻克了木兰山外围的封建堡垒罗家岗,打垮了那里的反动民团,当即开仓分粮,赈济贫苦农民。由于敌人的疯狂“围剿”,第七军又将其主力向黄冈县境转移,留曹学楷等在木兰山坚持秘密斗争。曹学楷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依靠当地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建立革命据点,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党的组织,还设法与向外转移的主力军联络,互相支援。他历尽艰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初步恢复了木兰山周围的斗争局面。
“围剿”木兰山的敌人撤退后,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又重返木兰山,与留在这里坚持斗争的曹学楷等会合,为便于战斗,会合后第七军将部队编成四个小分队,分散游击。他们采取昼伏夜出、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的方式,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并准备乘机打回黄、麻老区。不久,驻黄、麻地区的敌第十二军和十八军,发生了狗咬狗的斗争,第十八军撤回河南。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遂决定全部返回老区。部队在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向土豪劣绅、“清乡团”展开了猛烈反击,先后消灭了上戴家、长冲、两道桥、长塘边、潭畈河等地的反动民团。群众高兴地唱道:“党员游击转回还,黄陂到黄安。先打‘清乡团’,捉土豪、杀劣绅、坚决要共产。倘若谁反抗,叫他狗命完。民团把枪缴,军士又回还,只急得那土豪劣绅两眼朝上翻。”但时隔不久,军阀混战结束,敌十八军又很快加紧了对革命力量的疯狂进攻,并相继控制了七里坪、箭厂河等地大小集镇,不断对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进行“清剿 ”。在与强敌的反复周旋中,第七军深深感到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固的地区,作为对敌斗争的依托和休整的据点。为此,1928年5月,曹学楷与吴光浩、戴克敏等在清水塘举行会议,经讨论决定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河南光山县南乡的柴山堡(今河南新县)建立一个比较稳固的立足点。
清水塘会议的第三天,国民党桂系军阀的一个营和便衣短枪队,突然向第七军驻地柴山堡地区的河南湾奔袭。在敌人已经逼近的紧急情况下,曹学楷同吴光浩、戴克敏一起勇敢地指挥战斗。这天清晨,大雾蒙蒙,曹学楷等抓住这个有利条件 ,立即将十几个战士分成几个战斗小组,分散隐蔽在河南湾周围各处山谷,居高临下,向敌人发起攻击。突然间,枪声四起,吓得敌人不知所措,匪军听到到处都是密集的枪声,一下子被打乱了阵脚,像惊弓之鸟,纷纷逃命。河南湾战斗旗开得胜,树立了革命军的声威,震撼了反动势力,鼓舞了广大群众。
为了在柴山堡打开局面,站稳脚根,党组织决定派曹学楷负责这个地区的地方工作。
曹学楷的老家与柴山堡紧紧相连,人地熟悉,且有许多社会关系可以利用,他接受任务后,立即深入群众,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开始,他住在水口寺河南湾杨万家的家里。由于他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仅杨全家积极参加了革命斗争,这个地方的群众也与党和工农革命军心心相印。 不久,他移居雾云山下的曹湾曹荣华家里。那是一间紧靠山边的小屋,很少有人知道这儿有一间房子。曹学楷与曹荣华攀亲道故,亲如一家。并以此为据点,秘密开会接头,油印歌谣传单,秘密发展党组织。曹学楷总是昼出夜归,通宵达旦的工作。他有时与来鹤云、陈定侯等深入贫苦的农民当中,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有时同吴光浩、戴克敏等书写标语,散发传单;还经常三五人一起,分散在鄂豫边界的要道的凉亭、茶棚等歇脚处,向赶集的农民和来往的行商、担贩宣传革命道理。就这样,基本群众被初步发动并逐步秘密的组织起来了。
这个地区由于地处边界,国民党正规部队的骚扰,只是朝发夜归,经常与工农革命军为敌的是当地的地主武装“红枪会”。他们到处作威作福,危害人民,是当时发展革命斗争的主要障碍。但是这些反动武装的头目之间,多因宗族、权势和投靠的主子关系,明争暗斗,矛盾重重;特别是这些组织的基本群众,多系受欺骗、被胁迫参加的贫苦农民。鉴于这些情况,曹学楷采取多种方式,对“红枪会”作分化瓦解、争取改造的工作。他一方面派农民骨干打入“红枪会”内部,争取“会众”;一方面设法接近上层,分化“会首”。他还物色了一位当地颇有影响的人物崔世祥做“调停”工作。崔世祥,是个做茶叶生意的行商,与“红枪会”头目有些往来。此人有些学识,又善于言谈交际,且同情革命。曹学楷做好他的工作后,请他与“红枪会”头目周旋。通过各种渠道的工作,“红枪会”的破坏捣乱活动逐步停止下来了。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曹学楷以“请酒”的名义,直接与“红枪会”头目谈判。1928年夏末的一天,曹学楷发出请柬,在崔世祥家里,请来了光山县南部地区各“红枪会”头目几十人,办了五桌酒席,在席间亲自“敬酒”,发表讲话。他说黄安、光山虽属两省,但相邻近,大家不是亲戚就是朋友,打下去对不起人。你们只要不干涉我们,我们也不去打你们。参加吃酒的很多人都认为曹学楷的讲话明大义,有道理,表示今后互不干涉。可是事过不久,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家伙,又扬言要把共产党一网打尽,誓不两立。曹学楷认为,个别坚决与人民为敌的坏蛋,不消灭不行,于是利用“请酒”的老办法,把与工农革命军誓不两立的土匪吴文璐(绰号山岱王)、陈寿堂等四个反动头目杀掉了。这样一来,震动很大,群众普遍认为,共产党是说得出做得到的。少数顽固派一处决,多数人更清醒了,很多受骗上当的群众,更加觉悟了。他们说,什么“红枪会”刀枪不入,水火不进,那都是骗人的鬼话,还是共产党有办法。有些“会众”提出:七里坪、乘马岗打了土豪都不交租了,我们为什么还替土豪劣绅卖命?不能再干了。通过农民骨干在“红枪会”内部的活动和争取上层的工作,逐步使当地“红枪会”转变成了农民革命武装,从而使柴山堡的革命形势越来越好。
柴山堡初步实现了“工农武装割据”。为了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于1928年7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曹学楷任参谋长。10月,红军与地方党组织重新组成了鄂东特委,曹学楷任特委委员。鄂东特委和红三十一师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领导。
曹学楷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同指战员同甘共苦,互相关心,从不摆架子,搞特殊。他吃的是粗茶淡饭,饱一餐,饥一餐,从不在乎。他严守群众纪律,注意党的影响,行军打仗,有时买了老百姓的柴米蔬菜,主人不在家,他就付足货款埋在地里,绝不损害群众利益。曹学楷受到广大战士和群众的爱戴和信任,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学楷”。1929年农历正月十九,敌人探悉到柴山堡地区的曹湾,住有共产党的领导人,便立即派一个连兵力前去“清剿”。这一天,天麻麻亮,敌人找来一个向导郭季华(家里开饭店)带路去曹湾。郭季华憎恨军阀,同情革命,于是他把敌人带到雾云山下绕了一个大圈,以拖延时间,暴露敌人的目标,便于让共产党人迅速转移。当敌人走到曹湾附近时,他还不放心,就借故大声喊叫:“那就是曹湾,有没有共产党我不知道,你们自己去搜”。曹学楷的住户曹荣华闻声后,立即转告曹学楷等。于是曹学楷一行在群众的掩护下安全脱险。
柴山堡地区的革命形势在发展,黄、麻老区的革命工作在恢复,但是光山北乡白沙关一带的反动民团,到处杀人放火,欺压贫苦百姓,并时而骚扰红色区域。曹学楷和其他领导人研究决定扫除这股敌人。他们率领红军,在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分三路包围敌人。1929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凌晨,曹学楷率领的第一队100多人,首先攻进白沙关,其他部队和拿着长矛大刀的农民武装,紧跟着也冲杀进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杀敌60多人,缴枪十多支,其余匪军仓惶逃窜。这次战斗影响很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白沙关战斗胜利结束之后,各乡、区相继成立了苏维埃、赤卫军、妇女会、儿童团。农民群众纷纷参军参战,迅速扩大了红军队伍。许多地区开始分配土地,随后,着手建立了光山县苏维埃政府。
为了适应武装斗争的急需,曹学楷千方百计地筹措经费和材料,寻找手工铁匠,制造枪支。他将自己的手枪给铁匠仿造。经群策群力,反复试验,终于试制成功。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兵工厂,从而初步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的武器问题。
红军扩大了,战争又频繁,根据地急待建立红色医院,这在当时困难是极大的。医生、护士、医药、器材,一无所有。曹学楷同其他同志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在刘家园找了一间房子,请了一位中医,弄了一些草药,便把“医院”的架子搭起来了。为了满足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自己的医生,当时担任红军总预备队政委的曹学楷,亲自把自己的弟弟曹学珍送出去学西医,学成后来这个医院当医生;他还多方设法到汉口购买药品和器材,逐步扩大了医院。
红色区域的巩固和发展,使敌人惶恐不安,于是便疯狂地进行“围剿”。因此党领导广大群众和地方武装,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实行普遍的空室清野。曹学楷率领赤卫队密布山林,到处袭击敌人。1929年10月13日,进驻胡家湾等地的敌军四、五百人,妄图由牛冲经高山岗到七里坪。红三十一师决定予以打击。在曹学楷的指挥下,第二中队桂步蟾部和第三中队詹才芳部配合当地赤卫队共200余人进行阻击,红军主力则埋伏于铁岩岗、高山岗等地。战斗开始,敌先头部队遭到红军的猛烈袭击,敌营长被击毙。敌人恼羞成怒,向红军进行疯狂反扑。当大部敌人冲向铁岩岗时,正好钻进埋伏在这里等着消灭他们的红军主力包围圈中。敌人见势不妙,遂掉头逃窜。红军在追击中毙敌27人,迅速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2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改组鄂东北特委为颚豫边特委。根据特委决议,12月27日至29日,在光山县细吴家召开了鄂豫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曹学楷当选为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从1929年冬到1930年春,曹学楷和边区其他领导人一起,发动并积极领导了边区各地的土地革命运动。
为了加强与统一根据地和红军的领导,根据中央指示,1930年春,建立了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并将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合编为红一军。曹学楷在红一军于光山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1年1月,红四军建立后,曹学楷任第十三师政治委员。
1931年冬,曹学楷因抵制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而被错误杀害。受害时年仅33岁。
(管典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