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鉴,1893年生,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寺前铺新楼村人。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与彭湃、阮啸仙、黄学增并称为广东早期四大农民运动领袖。
青年才俊 满腔报国志
周其鉴青少年时期在广宁县文治学堂读书,1918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周其鉴怀着一股追求真理的热忱,课余时间经常阅读《新青年》等革命进步书刊,并经常与同校的阮啸仙、刘尔崧、张善铭等商讨时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1919年“五四”运动时,周其鉴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会长,曾发动举行反帝反军阀示威大游行,抵制日货,投入反帝爱国洪流。随后,周其鉴参与建立广东省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当选为副会长。1920年8月,周其鉴和阮啸仙等组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
投身革命 掀起农民运动高潮
1921年秋,周其鉴参加中共广东支部,成为该支部最早一批党员之一,嗣后即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斗争。1922年秋,周其鉴在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毕业,随即与阮啸仙、冯菊坡等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开展工人运动。周其鉴参与创办“爱群通讯社”,以此作为宣传阵地,推动工农运动的开展。1923年5月,周其鉴当选为青年团广东区委候补委员;同年6月,周其鉴协助阮啸仙等建立新学生社,在广东、广西等地发展社员,团结广大学生参加革命活动。
1923年6月,中共召开“三大”以后,周其鉴根据党的决议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同年11月11日,周其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广州市第一区分部执行委员。
1924年4月,周其鉴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到广宁,任广宁农会筹办处主任。周其鉴拟定广宁全县农运方向、方针,并到农村、圩镇揭发恶霸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年10月6日,周其鉴被选为广宁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稍后任中共广宁支部书记。
中共广宁支部是西江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支部,也是广东成立最早的几个农村支部之一。由于周其鉴的积极努力,广宁农民运动成为全省农民运动较为发达的县份之一。周其鉴培训农民自卫军,反击反动武装,并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四成的斗争。同年12月10日,周其鉴与彭湃主持召开农会委员、代表500多人的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动农民参加斗争。会后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广宁县长同意解除地主武装。随后,农军在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支援下,摧毁恶霸反动堡垒“谭怖”炮楼。周其鉴为此撰写了《广宁农民反抗地主始末记》一书出版。
1925年5月,周其鉴出席广东省第一次农代会,当选为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6年1月,周其鉴兼任省农会驻西江办事处主任,领导西江14个县开展农运,发展会员达11万人。1926年5月,周其鉴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代会,作《西江办事处会务报告》,当选为省农民协会常委,成为广东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
在韶深入开展农运 北上参加南昌起义
北伐战争前夕,周其鉴到韶关,任省农会驻北江办事处主任,使粤北农运迅猛发展。曲江县农会曾一度被地主豪绅所把持,周其鉴到北江后,调派一批得力干部深入基层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反对把持曲江县农会的地主豪绅代表,改组了曲江县农会,健全了各乡村农会组织。
1926年夏,周其鉴兼任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讲授《广宁高要曲江农民运动状况》。他详尽论述了北江地区农民英勇反抗地主,农民运动发展较快的情况。他认为,北江地区农会和农军都缺乏骨干,难以对付日趋险恶的局面;提议开办北江农军学校,培训北江各县农军的骨干。周其鉴的提议为省农会所采纳。之后,周其鉴和中共北江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卓庆坚等人一起筹办了北江农军学校,并于1926年年底正式开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5日,广州国民党当局也制造了反共清党事件。为挽救革命,反击国民党反动派,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将北江地区作为反击的基地之一。周其鉴按党组织的安排,临危受命,到清远把县农会改组为“非常时期特别委员会”,与清远县农军总指挥叶文龙一起,指挥全县农军实行暴动,破坏敌人的军事运输线,伏击敌人巡路队,炸毁铁路桥梁,掀翻军运列车。随后,按照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周其鉴等带领清远、英德两地农军开赴韶关。
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广东区委指示罗绮园(广东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1931年7月被捕后叛变革命,同年8月中共中央永久开除其党籍)、周其鉴等集中粤北农军、粤汉铁路工人纠察队共1200多人,建立广东北江工农自卫军,成立总指挥部,罗绮园任总指挥,周其鉴任副总指挥。1927年6月15日,周其鉴等奉命率领北江工农自卫军,随国民党左派、教导师师长陈嘉佑部北上,出广东、入湖南,到达湖北武汉,参加武汉地区各种革命团体召开的集会和革命活动。1927年7月,周其鉴等率领北江工农自卫军到江西,参加南昌起义,后随军南下,在会昌等地歼灭敌人,挺进到潮汕。
继续斗争 英勇就义
由于南昌起义军南下失利,周其鉴带领幸存的北江工农自卫军100多人转移到大南山,再遭敌袭击。周其鉴转移到香港,随后又从香港秘密来到粤北的新丰、翁源一带坚持斗争。
192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广东省委召开联席会议,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周其鉴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接着又当选为委员。
1927年11月,周其鉴到清远,建立“工农革命军独立团”,有300余人,准备开赴广州参加起义。1927年12月3日,周其鉴率清远农军与前来支援的花县农军,进攻清远县城,举行清远暴动。周其鉴参与领导的清远暴动,牵制了敌人,支援了即将举行的广州起义。不久,周其鉴到广州,在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工作,并参加广州起义战斗。广州起义失败后,周其鉴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到北江地区的清远、英德继续组织武装暴动。1928年1月,周其鉴等人率领300多农民武装,支援了英德潭洞农民暴动。
1928年1月23日,周其鉴秘密潜伏在清远农会骨干余锦华家的消息走漏,当地反动地主向敌人告密。反动民团随即出动,赶到葫芦岭余锦华家,破门而入。面对敌人,周其鉴等人进行了英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在狱中,敌人对周其鉴用尽酷刑。周其鉴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在1928年1月26日晚上将周其鉴秘密杀害。革命群众闻此噩耗,悲愤万分,冒着生命危险将周其鉴的遗体安葬。周其鉴牺牲时,年仅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