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八一评论丨跟踪研究现实战争“活教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 峰 责任编辑:郭亮
2023-08-28 09:21:45

跟踪研究现实战争“活教材”

——强化练兵备战、提升打赢能力系列谈②

■李  峰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的一场武装冲突中,一方士兵违反禁令使用手机给家人打电话,结果信号被对方准确定位,遭到沉重打击。我们一定要深刻汲取教训,防止发生类似错误。”某部在组织首长机关集训时,把现实战争作为学习战争、研究战争的“活教材”,引导参训干部拓宽战争视野、把握战争规律、洞察制胜机理,不断提高认识战争、筹划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这里的“战争”,多指刚刚发生或经历的战争,也就是现实战争。跟踪研究战争,复盘检讨,扬长避短,是我军的制胜密码,更是传统优势。战争年代,我军坚持“以战教战,打一仗进一步”,在每次重大战役之后,相关部门都会撰写战斗要报、战斗简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办法,最终使“部队的打仗水平有了让我们极其高兴的提升”。抗战时期,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曾专门下发《如何整理战斗详报》,明确指出:“检讨我军甚至到各(个)人在战术上战斗上的优缺点,得出了什么经验教训。”

不研战例,无以胜战。现实战争发生在“身边”或“眼前”,是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最鲜活的教材。随着新科技革命不断推进,战场空间加速拓展,武器装备迭代更新,现实战争成为作战双方在军事思想、组织指挥、战术运用、科技力量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抗,成为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的最直接反映。跟踪研究现实战争,探究蕴含其中的规律性认知,厘清战争形态演进和作战方式变革趋势,对各级指战员提升作战能力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掌控作战主动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列宁说,战争是五光十色、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现象。现实战争立足全维全域展现战争新场景,是全纵深、高强度、新技术的高端战争。“战争中一切情况都很不确实,充满战争的迷雾。”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看清战争全貌、把准内涵特征、掌握逻辑机理。只有学会拿智能化思维理念擦亮慧眼,善于从战争乱局中抽丝剥茧,探寻现实战争中左右战局、关乎战况、决定战势的关键要素,挖掘现实战争中蕴含的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和制胜方式,把作战制胜机理搞清楚,把战争发展趋势弄明白,才能将体悟感受提升萃取为胜战策略,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有力支撑。

“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老师。千万别让理论上的偏见像乌云一样遮蔽住这些战例。”战争是严苛的审计师和公正的裁判员,研究现实战争必须要有严谨求实、客观理性的治学精神,运用正确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战例选择上力避“思维定势”,研究内容上力避“浅尝辄止”,研究方法上力避“墨守成规”,既不能用主观的判断考虑当时的行为,也不能开启“上帝视角”,先知道答案,再回答问题。只要防止陷入重“局部”轻“整体”、重“经验”轻“教训”、重“实用”轻“客观”的误区,战例研究更加精细化、科学化,问题分析更加数据化、理性化,得出的结论就能更加符合作战实际,更有利于指导作战准备。

法国元帅福煦研究战例时认为:“它不是要军人盲目模仿,而是要他们领会精神,从中汲取灵感。”战争的结果无非胜负,但过程各不相同。研究现实战争不仅要弄清究竟打的是什么仗,而且要搞清仗是怎样打的、为什么会这样打等深层次问题,既要多看,集纳众家所长;更要多悟,总结打赢规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聚焦时代“变量”,标定备战之向;把握关键“常量”,夯实能战之基;突出打赢“增量”,深悟胜战之要,研究现实战争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借他人经验,长自身本领,真正寻找到那些“不受疾风骤雨的影响而长期存在的东西”。

军队是要打仗的。研究现实战争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备战打仗,终极价值体现在提升打赢能力上。打仗不能异想天开,研究现实战争也不能脱离实际,应注重增强转化运用实效,着眼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确保研之有物、研以促建。我们既要“师夷长技”,对现实战争中好的东西敢于“拿来”,更要立足我军的实际,切实把研究现实战争与指导部队作战有机结合起来,把更多的着力点放在军事斗争准备上,加快提升部队备战打仗水平。

(作者单位:91676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