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的纪律”促使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白恒昌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6-12-20 03:36

律令如磐、守纪如铁的精神,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石。12月20日,《解放军报》刊发《执行力,生发于“自觉的纪律”》一文,文章通过回顾一系列历史事件,如当年红军战士秋毫无犯、守纪如铁的感人故事,表明严明纪律对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解放军报原文:

面对调整改革,面对利益触动——

执行力,生发于“自觉的纪律”

■白恒昌

●听招呼、守纪律,不仅是外在要求,更是内心追求;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践行。让钢规铁律深深印刻在每名官兵心中,让敬畏法纪、遵守法纪成为官兵一种思维和行动自觉,才能真正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

“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火,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这块贴着“红军字条”的门板,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红军战士秋毫无犯、守纪如铁的感人故事。

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率领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四川黔江地区彭水境内休整。由于当地群众不了解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误信国民党反动派的谣言蛊惑,纷纷携家带口逃离家园,一座座村落寂无人烟。红七师机炮连的官兵经过一座村庄时,看见一户人家的门虚掩着,久敲门板仍无人回应,便进入院内,在房间里发现几根大葱和半坛咸菜。饥肠辘辘的红军战士迟迟不见老乡回来,便取来一些柴火,用咸菜和大葱做了一顿饭。临走时专门留下六升黄豆作为补偿,并将“红军字条”贴在门板上予以说明。官兵们离开后,房屋主人黄堂珍回到家中,望着整洁的院落和装满了水的水缸,抚摸着红军留下字条的门板和黄豆,十分感动。此时他真正认识到了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是具有铁一般纪律的军队。解放后,黄堂珍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字条门板”捐献出来,以表达对红军严明纪律的敬佩之情。

解读和追寻80多年前那段历史,不能不说,律令如磐、守纪如铁的精神,是红军凝聚起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所在,也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石。

律令如磐、守纪如铁,同样鲜明地体现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张国焘叛逃时,连自己的警卫员也拒绝跟他走。事后他的警卫员张海对周恩来说:“我是个共产党员,党有严明的纪律,难道他不革命我也不革命吗?”14岁参加红军、曾三过草地的康立泽这样说:“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红军指战员能严守政治纪律,而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就是最高的政治纪律。”正是因为红军战士始终坚守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的赤胆忠诚,在面对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较量、党内团结与分裂的尖锐斗争时,熔铸起坚如磐石的向心力、生死与共的凝聚力、一往无前的战斗力,保证了政令军令畅通,使得战略转移沿着正确方向披荆斩棘、胜利前进。

律令如磐、守纪如铁,源自官兵的内心拥护和坚定笃行。1935年6月,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的官兵艰难翻越夹金山后,正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与兄弟部队会合时,突然接到军委命令:迅速重返夹金山南麓,坚守阵地,阻击尾随之敌。全团官兵毫不迟疑地掉过头来,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新翻越雪山,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使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摆脱了敌军追截。听招呼、守纪律,不仅是外在要求,更是内心追求;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践行。只有像红军战士那样真正从内心认同纪律、崇尚纪律,才会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执行命令;只有让钢规铁律深深印刻在每名官兵心中,让敬畏法纪、遵守法纪成为官兵一种思维和行动自觉,才能真正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

律令如磐、守纪如铁,是我军历经千锤百炼熔铸的必胜利器,是一代又一代官兵用鲜血和生命凝刻的强军铁律。正如毛泽东曾深刻指出的,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如同红军纪律严明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支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同样需要以钢规铁律作为重要保证。裁减员额30万,重塑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推进军队建设转型,必然会涉及到错综复杂的矛盾、利益调整的现实考验和官兵思想的波动。深化改革对利益的触动,不逊于流血的战斗,不仅要靠高度的政治觉悟来凝聚共识,更要靠纪律的铁铧犁开观念桎梏、靠纪律的利剑斩破利益藩篱。我们重温红军长征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做到胸怀大局、守纪如铁,无论是换岗还是脱军装,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打折扣地遵守各项纪律规定,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本色,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