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联合效益,激发创新活力。
11月20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联合实验室第一届创新合作年会在东风航天城召开,展示联合建设成果,探讨创新合作方法,研究未来发展路线。来自全国30余家从事航天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科研院所、高校的130余位代表参加年会。


2017年以来,该中心党委积极响应建设航天强国伟大号令,针对高密度、常态化的航天发射任务趋势,充分发挥该中心地域优势、装备优势、数据优势、人才优势,与3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立了先进微纳卫星技术研制联合实验室、航天搜救无人机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液体推进剂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等14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外聘10名院士专家作为高层引领,推动提升科技创新对航天发射的贡献率,持续加速技术成果向现实战斗力转化,圆满完成了多次航天发射任务。
利用联合实验室这个人才孵化平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培养出一大批航天技术总体、发射、测控、通信、特燃等技术专家人才,在破解中心科技领军人才少、高层次创新人才少的难题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共获专业领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0项,申请国家专利60项、授权20项,出版专著3本,发表论文69篇,SCI、EI收录10篇。

年会现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公布了航天发射场通用机器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穿云目标光学稳定跟踪与实时显示增强技术等10个科研课题,供科研院所和高校“揭榜挂帅”,选择进行合作研究,促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地方科研院所、高校在新的目标引领下,共同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把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向新高度。

会上,与会专家代表进行了科研成果和合作意向汇报交流,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联合实验室建设成果展览。
2018年12月,先进微纳卫星技术研制联合实验室与长沙天仪深度合作,发射了中心首颗微纳卫星,并开展在轨卫星远控和数据接收等工作。
“商业微小卫星是未来卫星的一个主流,拥有特别大的市场。通过与发射中心的深化合作,让我们熟悉未来航天领域的卫星应用需求,将来应该朝哪个方面发展,这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性。”参观了先进微纳卫星技术研制联合实验室,长沙天仪空间研究院副总裁杜志贵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航天发射,特燃先行。
液体推进剂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6家地方科研院所、高校、生产企业共同组建,立足液体推进剂应用领域学术前沿,围绕快速保障、应急处理、污染治理和低温推进剂应用研究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支撑我国航天发射液体推进剂保障效益的持续改善,液体推进剂污水处理技术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得到应用,研发的推进剂带压堵漏器材,已经配发国内各发射场投入使用。

“我们联合实验室的攻关课题,瞄准的是航天发射实际需求,注重破解实际难题,像推进剂应用中的环保问题、安全风险防范等,关键的技术研究成果均得到实际推广和应用,开展联合攻关,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十分有利于我们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特燃系统工程师徐泽龙说道。
(文字:吴雨阳、杨桂锦、奉青玲 图片:汪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