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百年征程 铁血军魂】忆百年峥嵘岁月,铸铁血强军之魂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申起有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1-11-20 19:22:07

习主席在建党百年重要讲话中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回望百年光辉历程,党始终领导着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百年征程 铁血军魂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时间倒回87年前,在广西桂林的湘江之畔,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指挥着红军将士全力抵抗,在艰难地与敌周旋过程中,陈树湘不幸被俘。受伤的陈树湘忍受剧痛,从腹部伤口抠出肠子用力绞断,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习主席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在长征这部英雄史诗中,以陈树湘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红军将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未来,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铮铮铁骨战日寇,白山黑水铸忠诚。” 81年前,东北抗联第一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着部下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周旋七年。被叛徒出卖后,杨靖宇孤身一人与大量日伪周旋,最终壮烈牺牲。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杨靖宇把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抗日英雄,他们彰显的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新中国,他们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胆魄和气节。

“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铸忠诚。”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党带领人民军队走进了新时代。面对伟大斗争,人民军队还能不能把满腔的赤诚刻在搏杀的战场上?喀喇昆仑的英雄用行动写下了答案。在严峻的边防斗争中,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传承着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把根扎在高原上。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疯狂挑衅的敌人,他们誓死捍卫国土,用生命践行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和忠诚。

挽救民族,保卫河山,这一路上,党为人民军队注入了灵魂和信仰。岁月的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仆后继。神州大地上遍布英雄的儿女,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不忘初心 情系人民

“一条棉被剪两半,红军百姓心相连。” 在87年前,红军长征部队抵达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是工农红军同人民血脉相依、鱼水深情的缩影,军爱民、民拥军,坚定地与人民站在一起是党和红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是77年前,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对他的评价。张思德同志从最艰苦的环境中走来,随队伍长征到达陕北。1944年在一次烧炭过程中,炭窑在雨中突然坍塌,危急时刻,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牺牲时年仅29岁,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回顾百年征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军队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全民同抗疫,军队是先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人民军队一贯的责任担当。“解放军来了人心定”,每当有灾难来临,人民军队总能勇挑重担,给人民带来信心和力量。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民军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军队医务人员除夕之夜主动请战、逆行出征。在抗疫的一线阵地上,子弟兵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越是艰险越要冲锋在前,这是人民军队的忠诚本色,为人民生命安全挺身而出,这是人民军队的使命担当。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战士们怀揣共产主义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和平建设年代,哪里有危险,哪里就能看见子弟兵冲锋在最前线,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满腔忠诚书写着新时代强军征程的时代答卷。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军在战争年代没有被艰难困苦和强大敌人压垮,夺取政权之后没有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垮,改革开放后没有被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冲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不断赓续和传承先烈留下来的红色血脉。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新时代的人民军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军队坚定地站在党的旗帜下,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聚力练兵备战,锤炼胜战本领,做党和人民放心的英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