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祸首板垣征四郎

来源:新浪微博作者:余戈责任编辑:全云
2015-08-13 11:17

有一种说法,东京审判时中国法官倪征燠、梅汝璈的主要责任在于“拿下”三个人,将其送上断头台,此三人就是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和松井石根。为何不包括地位更高的东条英机?因为东条是对美开战的首相,美国人不会放过他;而板垣等三人的主要罪行是阴谋制造“九一八事变”和实施南京大屠杀,如果不能让他们伏法,按倪征燠的说法,将“无颜见江东父老”。

“高级参谋”并非闲员

在此三人中,板垣无疑应该列为祸首,因为他是密谋、实施“九一八事变”,及制造伪满洲国的第一责任人,其时石原莞尔和土肥原贤二只是他的帮手。关于这些,在日本“板垣征四郎刊行会”所编的《板垣征四郎》一书中,以很多直接亲历者的证言表述得很清楚。该书曾于1988年由长春文史委员会翻译印行。

板垣在日本号称“中国通”,其在中国活动的资历几乎无人可比。他于1904年10月从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毕业后两个月,即以第2师团第4联队步兵小队长身份参加日俄战争,在奉天郊外红土岭会战中腿部负伤。伤愈后,主动要求到中国驻屯部队服役,在天津的“中国驻屯军”任职。1908年回国晋升步兵中队长,又入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于1916年被参谋本部派赴云南昆明,在发动讨袁“护国起义”、宣布云南独立的蔡锷、唐继尧部当顾问。1919年7月,又转调当时驻扎在武汉的日军“华中派遣队”任参谋,并与同在该队任参谋的石原莞尔建立起终身友谊。1921年板垣回国晋升步兵大队长,次年调参谋本部兵要地志班并兼陆大教官,获得在中央机构研究中国问题的机会。1924年再度来到中国,任北京大使馆武官辅佐官,与武官本庄繁建立起最初的个人关系。1927年回国任参谋本部部员,不久派赴关东军第10师团第33旅团任参谋,参加了当年6月日军首次出兵山东青岛的侵略行动。1928年3月,板垣出任第16师团步兵第33联队长。任职仅一年零两个月,就发生了由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密谋策划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此次行动失败后(张学良易帜,关东军抛弃张作霖、直接控制东北的阴谋落空),为消除负面影响,河本承担责任退出现役,但他借推荐继任者的优先权,提议由板垣接任其关东军高级参谋的职务,同时推荐石原出任作战主任参谋,均被参谋本部采纳。本来,参谋本部任命板垣为第33联队长,即考虑到该联队拟定于1928年“渡满”驻扎东北,而在中国久经历练的板垣,早已成为公认的最佳人选。此时河本推荐板垣,即有让板垣在更重要位置继承其未遂之志,在满洲“大干一番”的用心。

从以上履历来看,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板垣已经5度出入中国,在中国逗留时间长达18个年头。日本陆军中素有三大“中国通”的说法,而板垣征四郎的资历,要比另两位土肥原贤二和矶谷廉介强得多。

不熟悉日军编制的读者,不了解“高级参谋”这个职务的重要性,以为是像中国军队高级司令部的“部附”一样的闲职。实际上,在日军的军级司令部里,在参谋长之下就是高级参谋,相当于副参谋长,直接管辖、指导着作战主任参谋及其他作战、情报、通信、兵站等业务参谋。在“九一八事变”爆发次日,关东军司令部成立了临时作战指挥所,根据石原莞尔的提议,板垣成了参谋部主任并兼任总务课、情报课课长,把原由“关东厅”承担的政策、外交事务也统管起来。而石原本人则独揽作战、兵站、铁路、通信诸业务,成为板垣的第一助手。

关于板垣、石原在密谋、制造“九一八事变”中的地位作用,日本方面后来也有过争议,大多数不知情的人把石原抬得很高,因为号称“日本大脑”的石原从1929年起即就“满蒙问题”提出了基本战略构想。但参与其事的其他人均认为,具体到事变过程中,石原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出了主意,但板垣主导着整个行动;并非如传说的那样,石原指挥着板垣干具体事。比如关东军参谋片仓衷就说:“石原确实是头脑清楚罕见的英才,在事变的每个阶段中,起草重要方针及作战计划方面都做了很大贡献,但正是因为有板垣那种豪放的度量,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石原才能做出那些事绩。所以,石原也佩服板垣,全力以赴地辅佐和协助高级参谋板垣”;并概括说,“卓越的石原构想、板垣的渊博才干乃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