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报道员赵雷的“战绩”让人赞叹!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汪学潮 马令 韩立建责任编辑:康哲
2017-11-14 10:15

被集团军评为”十大先锋“人物

咋一听,士官报道员赵雷的“战绩”确实让人赞叹——

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等各种媒体发表稿件1500余篇,其中30余篇获省级以上单位好新闻奖,荣立3次三等功、2次二等功,名字位列师团史馆功臣名录……

咋一见,“牛人”赵雷却又是典型的连队“老班长”模样——

中等个、粗骨节,方脸黑面,笑容憨厚,只是一双大大的眼睛,显得坚毅而又透着几分灵气。

当兵15年,从普通一兵到团、师、军级单位的新闻报道员,他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新闻之路。

在奋斗的道路上,赵雷毫不懈怠,阔步前进。

初生牛犊有虎气

15年前,一个农村孩子以0.33分之差与省重点高中失之交臂。于是,他就憋着一股劲冲向了梦想中的军营。

可没想到,当兵走的那天,因电话欠费停机,镇武装部与他失联。等他赶到火车站,军列已经开走。

就这样,别人当兵坐军列,赵雷则是打出租车,一路狂追到军营。

由于在家乡小报曾经发表过几篇小诗,入伍后的赵雷在新兵连吃香得不得了。排长断言:赵雷,新兵下连,你就是政治处的“菜”了!后来果然被言中:2003年8月,赵雷被团政治处挑去当了报道员。

刚接触新闻,赵雷摸不着门道,就和库房里一摞摞各种各样的军队报纸铆上了劲。他对照报纸上刊发的稿件,一篇篇地“照葫芦画瓢”,啥题材都写。当时他寻思,哪怕在报缝里见着自己名也行呀!

一个多月后,赵雷至今记忆尤新的军事新闻处女作发表了——一篇只有189个字的“豆腐块”,刊发于原沈阳军区的《前进报》。拿着报纸,赵雷躲在库房里那个亲呐!自此,他与新闻报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翌年,团政治处报道干事被派往解放军报社学习,团里只剩他一个报道员。“自己是个新手,能不能挑起大梁?”当时赵雷心里直打鼓,但转念又一想:这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团首长既然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对我的信任,干好工作是本职,干不好那就是失职。因此,他把挑战当成了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赵雷的生活主要就是两件事:一件,是写稿子;另一件,是琢磨写稿子。有时遇上编辑约稿,熬个通宵是常事儿。战友们调侃:“最恨赵雷的,是办公室的灯泡。”为啥?它们天天瞪眼看他加班。还有人戏称,赵雷不加班就是“世界第九奇迹”。

“坐在屋里想点子,跑到基层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如此这般写出来的新闻就不冒热气,不接地气,缺少灵气。”赵雷牢记着一位老军事记者的这句话,他迈开双腿,走近官兵、走进训练场,从新闻的源头掘得一桶桶含金量较高的“矿石”。

那年6月份,中央军委召开军事工作会议的当天,他经过大量细致的采访,很快写出《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实行干部任职前军事考核制——20余名军事考核不及格干部暂缓提拔》的稿件传到《解放军报》,没出3天,就被军报二版头条刊发,并被军报评为好新闻。

大稿经常发,小稿不断溜儿。就这样,在报道干事“缺位”的大半年里,上等兵赵雷凭着孜孜不断的追求和努力,先后在中央级报刊上稿30多篇、在《前进报》上稿50多篇,而且一篇稿件上了《前进报》的头版头条。

年底,赵雷所在团被集团军评为“报道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被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不仅入了党,还被选取为士官。

置身于方格纸田垅里,苦做希望之梦。若干年后,提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同行说他“初生牛犊胜过虎”;领导赞他:这小子有虎气!

而扛上士官军衔的赵雷,报道工作干得更起劲儿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